Wednesday, February 28, 2018

1132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6)

1132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6
2018.02.28
淨宗法師在一篇題為「諸宗釋淨土」的文章回憶說:
我記得有一次跟上人通電話(那還是十年以前),慧淨上人講的話讓我內心很感動,上人說:「我們這個法門——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這個時代眾生的唯一希望!」
確實如此!當時聽起來非常打動人心。除此之外,眾生確實是沒有希望的。我們想想看,佛教這個大勢,六百年的諸宗形成,一千三百年的諸宗彙歸淨土,未來末法萬年就是淨土宗的復興時期了。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蓮友——法師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講任重而道遠啊!為了法門的住持,肩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但也是很光榮的!
淨土宗的發展經歷不同的時期:
第一是「法源興盛」期 - 中國淨土宗正宗本願稱名法脈
第二期是「諸宗融混」期 - 淨宗暫隱,寓於諸宗。 
第三期是「欲脫融混,導聖歸淨」期
第四期是「力脫融混,導聖歸淨」期

 第五期是「奪聖顯淨,淨宗復興」期 - 淨土宗祖典回流,淨土宗法脈初續」 時至今天,淨土宗法脈續傳,復興善導。      按:當今復興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使命是慧淨上人和淨宗法師。他們有系統整理和註釋善導大師的著作,並印製流通法寶,並鮮明地高舉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旗幟,糾正時下不少淨土行者思想上和行持上的偏差,確立他們「念佛必生」的正念。

Monday, February 26, 2018

113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5)

113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5
2018.02.26
淨宗法師在一篇題為「諸宗釋淨土」的文章,勉勵大家說:希望各位有志於弘法的法師、蓮友,在這方面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引導眾生的時候才胸有成竹。同時,根據佛教歷史的演變來看,根據時代眾生的根機來看,對於淨土宗的復興,我們充滿了信心;對佛教的未來,我們也充滿了信心。
既然諸宗彙歸淨土,那麼淨土宗就要復興!我們也感覺到責任重大!我們就有一種使命感!所謂「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我們先得到法門利益,所以就有這樣的責任!如果我們共同形成一種使命感,那麼對於淨土宗的興盛,對於眾生的解脫,那就是一個大事因緣。
所以,我也經常打這個比喻:就好像嚴冬過後,春天來臨,雖然是早春,山野間還有皚皚的白雪,但是撥開白雪就能看見嫩嫩的綠芽。即使是一棵嫩嫩的綠芽,它也代表著春天的來臨。淨土的春天,眾生的希望,是名「嫩芽報春喻」。
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實際上都是阿彌陀佛菩提樹上的一棵嫩芽。過去那種因模糊不清的觀念而在三途六道輪轉的苦迫寒冬就要一去不復返了,現在可以講彌陀的春天、極樂的春天已經來臨!淨土宗在未來的弘揚會有很大的空間,這是眾生的希望。
按:淨土法門是彌陀救度的教化。娑婆眾生因障生盲,無由得見阿彌陀佛的真實報身,因此阿彌陀佛的名號、本願,及其極樂世界的功德等,必須依靠我們的人脈、文字和說話,廣為流佈,讓更多人得生淨土。

Friday, February 23, 2018

113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4)

1130 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4
2018.02.23
淨宗法師總結淨土宗發展的三個時期,感念佛祖慈悲。佛教歷史上,因譯經、教判而形成諸宗,這是佛教從印度來到中國之後,必然要走的一步,沒有這一步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話,這麼多經典,何去何從?如何抉擇?所以必然要形成佛教諸宗,這是第一個時期。
隨著時代的推移,眾生根機越來越暗鈍,聖道諸宗越來越難證,佛法修行畢竟法要應機,於是就進入第二個時期,諸宗融合彙歸淨土——不是諸宗融合彙歸禪宗、彙歸天台宗,而是彙歸到淨土。但是這種彙歸,只是彙歸到淨土法門,不是彙歸到淨土宗。因為各宗判教不同,很難彙歸到淨土宗。來到淨土法門之後,逐一收編;收編之後,再重新用淨土宗的框架結構歸納整理,把往生正因確立起來。
所以,從這樣一種歷史眼光來看,佛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發展,確實體現了阿彌陀佛的悲願救度和歷代祖師的慈心調化:首先形成各宗,讓大家對一代佛法有所抉擇;接著彙歸淨土(這時候,善導大師的思想暫時隱沒),「淨土法門,大家都可以進來」;然後善導大師思想又顯現出來,承接諸宗回歸淨土這麼一個歷史發展趨勢,再進一步引導,把淨土宗獨立出來,把淨土宗的判教思想顯現出來,把阿彌陀佛的救度特質顯現出來。

所謂「向陽花木早逢春」,在這個時代遇到慧淨法師為我們開顯善導大師的教法,可以講我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為時代的因緣,我們接觸到善導大師思想,接觸到上人為我們弘揚淨土宗,對於淨土宗——「宗」的觀念能夠進一步明確。

Wednesday, February 21, 2018

1129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3)

1129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3
2018.02.21
淨宗法師說:各宗各派都來靠淨土宗,如果淨土宗本身在教理的分判方面再不明確的話,比如說:「你來靠我——我還要靠你的圓滿戒定慧呢!」這樣就法不應機,眾生就難以得解脫了。所以,現在淨土宗必須完整地獨立起來,作為佛法的主干。就好像一棟房子一樣,四邊各有一根柱,中間一根為主。四根不行時,會慢慢斜過來靠著中間柱。若然中間柱說:「我也撐不住了!」那這棟房子就倒了。中間這根主干就是淨土宗——並不是我們所講的「諸宗混融」的淨土法門!
為什麼呢?淨宗法師解釋說:因為講法門,就沒有高下,「法門無有高下」,大家都差不多,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根據自己的根機選擇。講宗就不一樣了,它是對所有的法門做一個分判當然不是說哪個高、哪個下。
如果你是聖道法門的根機,能夠圓滿戒定慧,惑業淨盡,了生脫死,你可以這樣去修行。如果不是這樣的根機,你就來學淨土宗。為什麼?仰仗彌陀願力,「不斷煩惱得涅盤」——這就是我們的判教理論。有教理的根據,有經典的依據,這樣大家就很明白。

佛教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來到我們這個時代,站在淨土宗的立場來講,進入第三個時期——復興淨土宗時期。淨土宗如果不復興的話,求生淨土的行人就摸不清方向。如果沒有接觸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很多人求生西方,心裡都是很茫然的,沒有底氣的,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如果說連這一點——求生西方的希望都沒落實的話,那佛教還有什麼希望呢?所以講,淨土宗能否復興,關系到整個佛教的興衰。

Monday, February 19, 2018

1128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2)

1128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2
2018.02.19
淨宗法師曾撰文,題為「諸宗釋淨土」,談及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時代意義,如下:
因為現代人的知見很繁雜,如果沒有一種系統的、條理分明的理論架構的話,可能只有少數人因為這樣的引導而進入,而多數人還在那裡搖擺。像我 (淨宗法師) 以前看《印光法師文鈔》,也看不大明白,有時候覺得很容易,有時候又覺得很難,還是找不到一個去處。直到接觸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那就不一樣了。因為善導大師有嚴格的判教體系。所以,這一步很重要。
我們的上人——慧淨法師的出現,就是把善導大師這種完整的淨土宗理論框架凸顯出來。善導大師這種理論框架,為淨土一宗、其實也是為整個佛教建立了穩固的基礎。因為整個佛教,八宗也好,十宗也好,到了末法時代,如果靠自己斷惑證真了生脫死,都做不到了,所以大家都回歸淨土。
但若我們說:「淨土宗,我們都來靠你了!」如果「淨土宗」說:「唉!我也搞不清!」就像別人來問路:「我們不認識路,不知道走哪個方向能到達了!」如果你說:「哎呀,我也不行!」大家怎可靠你走出去呢?

*按:慧淨法師是台灣人,多年來專崇本宗,整理和弘揚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讓久違了的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重現中土。慧淨法師又深入淺出地演釋純粹淨土思想的法義,使不少有緣往生淨土者能夠領略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從而釋除懸疑多時的謎團,和解開千多年來的心結!慧淨法師可說是佛教的一個劃時代人物,是善知識,是救我慧命的大恩人!南無阿彌陀佛!

Friday, February 16, 2018

1127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1)

1127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1
2018.02.16
淨宗法師續談蕅益大師的「橫四土」和「豎四土」的思想:
然後在凡聖同居土就可以當下不用改變而融入四土,同佛受用。這個觀念其實已經突破了天台靠自力修行達成豎四土的這種觀念。雖然有所突破,但總是讓我們感覺有點拉扯,不那麼清楚,不那麼痛快,不像善導大師所講的:「凡夫入報」!為什麼?「乘佛願力」!
為什麼蕅益大師沒有講到這個地步呢?因為他沒接觸到善導大師的思想,所以就沒點出「乘佛本願力,凡夫入報土」。在天台宗的框架之內,沒有這樣的思想!就是說,我們這些祖師大德都想把淨土宗獨立出來、顯明出來,遺憾的是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教理基礎。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反復強調的,就是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為什麼講特別法門?就是說它跟諸宗法門不一樣!印光大師講「特別法門」這個名詞的悲心,就是要把淨土宗獨立出來,擺脫諸宗混合的定慧色彩,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如果沒有達到清淨心,不能往生」。

一般淨土學人往往以這種聖道他宗觀點、通途法門教理來判斷淨土的殊勝利益。印光大師致力於撥正這種模糊的、誤人的淨土修行觀念,反復強調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可以與通途法門並論」,「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就是要把淨土法門與諸宗法門剝離開來。印光大師所做的,可以講他老人家的出現,就是完成了這麼一段歷史因緣。所以他再三強調這一點。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18

1126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0)

1126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50
2018.02.14
祖典回歸:淨宗法師覺得阿彌陀佛非常慈悲,確實佛眼無礙,阿彌陀佛似乎觀察眾生的根機到了。在一百多年前,善導大師的著作就從日本回到中國——這不是一件小事,這是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標志著佛教從第二個時期向第三個時期轉變。第二個時期,諸宗彙歸淨土,使淨土宗特色埋沒,多數人理路不明。善導大師著作的回歸,意味著在教理方面明確地把淨土宗獨立出來。
明代末期,像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然後再到印光大師,這三位祖師大德,他們的努力方向都是希望淨土法門擺脫融混諸宗、以至於喪失本來面目的這種狀況,都想把淨土宗獨立出來,在與各宗的比較的時候,顯示出淨土法門的超勝。
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就是這個出發點。但是我們後來的人看,也不容易看得明白。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也有這樣明顯的傾向,他雖然用了天台的教判,但是也突破了天台教理的框架。
比如說天台講四土分判,但是蕅益大師就說:這個四土有「橫四土」,有「豎四土」。「豎四土」就是隨著你修持的境界、功行的深淺,如果沒斷惑業的話,就生「凡聖同居土」;如果成了阿羅漢,就可以到「方便有餘土」;破了無明了,就到「實報莊嚴土」;佛就是「常寂光土」——這是豎四土。

同時大師又說「橫四土」:凡夫沒有斷煩惱,到了凡聖同居土,同時證得三不退,所謂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再續。

Monday, February 12, 2018

1125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9)

1125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9
2018.02.12
淨宗法師曾撰文,題為「諸宗釋淨土」。
淨土法門在中國經過一千多年,各宗各派的觀點滲入之後,雖然使得彌陀信仰普及於各宗,但由於善導大師的判教思想在中國本土失傳——這段歷史應該做一個交待。善導大師的《觀經疏》、《觀念法門》、《法事贊》、《般舟贊》、《往生禮贊》,還有曇鸞大師的《往生論注》、道綽大師的《安樂集》等等,但從唐末以後,都在中國失傳了。
直到民國初年,才從日本回傳到中國。所以,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可以講有淨土法門,但是沒有淨土宗。淨土宗的特點埋沒了,喪失了。所以,淨土法門的行者往往都用禪宗、天台宗、華嚴宗的觀點解釋淨土。這樣一來,同一個問題就有不同的解釋,而且各有依據,「這裡有經典依據啊!是哪位大德講的……」。具體修學的人往往感到無所適從。
淨宗法師慨嘆地說:當前的眾生根機難契宋明淨土祖師所倡的「要門」。這種狀況持續了千年的歷史。應該說在過去,古代人的根器比較猛利,如果靠這種要門的修持方法,即使沒有明確的教門分判,也有人能夠突出重圍。但是大多數人可能就遺漏了。
特別是到了現代,現代人的根機更加拙劣,煩惱也更加深重。如果還是靠這種模糊的淨土法門觀念——「法門沒有高下,怎樣修都可以回向求生」,這樣,我們就很難抉擇,也很難找到貼近時代、貼近眾生根機的解脫法門。所以,完整的淨土宗觀念的恢復,是大勢所趨。


Friday, February 9, 2018

1124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8)

1124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8
2018.02.09
不言而喻,《觀經四帖疏》的後跋所說的這位聖僧,非阿彌陀佛的化身,又會是誰呢?所以,後來祖師皆稱善導大師是「彌陀化身」,更重要的是《觀經四帖疏》是「佛說」──阿彌陀佛說!
阿彌陀佛親自為我等凡夫說一遍彌陀淨土法門,我等凡夫豈敢不恭敬讀誦,豈能不信受奉行呢?
善導大師一連三日有夢境。第一夜,有一人乘白駱駝,來前見勸,不勞貪樂,莫作退轉,決定往生。第二夜,見阿彌陀佛身真金色,在七寶樹下金蓮華上坐。第三夜,見兩幢杆,道路縱橫。既得此相已,即便休止,不至七日。
又云:「上來所有靈相者,本心為物,不為己身。既蒙此相,不敢隱藏。謹以申呈義後,被聞於末代。」早證三昧的善導大師立志,撰寫「楷定古今」的淨土宗文獻,亦不敢怠慢,恐有錯漏,故先後三次呈請,請佛引證,認真嚴謹。
物者,眾生也。善導大師雖感應靈相,但知本意是彌陀為眾生示現,不是為自己個人受益。因此他不敢隱藏,將感應靈相共諸於世,可見大師對罪苦眾生的悲心和慈恩。《觀經四帖疏》終於面世了,果然不同凡響,焉可不信!

最後,善導大師謂此疏已請諸佛引證,確定其義是究竟,云:「此義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

Wednesday, February 7, 2018

1123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7)

1123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7
2018.02.07
在《觀經四帖疏》的後跋,善導大師詳述集記此疏的一些感應事蹟,如下:
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若稱三世諸佛、釋迦佛、阿彌陀佛等大悲願意者。願於夢中,得見如上所願一切境界諸相。
於佛像前結願已,日別誦《阿彌陀經》三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至心發願,即於當夜,見西方空中,如上諸相境界,悉皆顯現。雜色寶山,百重千重。種種光明,下照於地,地如金色,中有諸佛菩薩,或坐或立,或語或默,或動身手,或住不動者。既見此相,合掌立觀,量久乃覺。覺已,不勝欣喜,於即條錄義門。
由此證明《觀經四帖疏》是「楷定古今」的淨土宗典籍。善導大師自謙,猶恐未能完全、徹底理解淨土法門的要義,尤其是面對諸師種種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異執等各方「壓」力,故此戰戰兢兢地特意在佛前結願,求得三世諸佛、釋迦佛、阿彌陀佛等大悲願意者加持,才敢動筆集記。
可知,淨土法門雖易行,但其義理深不可測,連兩次證得三昧的善導大師也不敢怠慢,動輒註釋《觀經》。我們非小心細看,反覆學習,;若不能解,亦要仰信不疑。

又云:「自此已後。每夜夢中常有一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既了,更不復見。後時脫本竟已。復更至心,要期七日。日別誦《阿彌陀經》十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

Tuesday, February 6, 2018

1122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6)

1122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6
2018.02.05
善導大師依《觀經四帖疏》開教立宗,他在「開場白」的「勸眾發願歸三寶偈」云:「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可知善導大師是開宗的祖師,而《觀經四帖疏》的確是一部開宗的典籍,不容置疑!
換言之,在善導大師之前,雖有人以不同的修持方法求生淨土,如東晉慧遠大師;也有不少他宗祖師為淨土經典造疏立論,但他們只是彌陀淨土法門的先行者、先驅者,而非純粹地依「淨土三經」之教而正式地立宗的祖師。
上文曾談過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立淨土要義,楷定古今」、「諸佛證定」「一如經法,一句一字不可加減」,也略談《觀經四帖疏》的歷史背景。

隋唐的時候,佛教興盛昌隆,諸宗譯經造疏,百花齊放,眾說紛紜,令人費解,無所適從,尤其念佛是諸宗修持共法,自然淡化和模糊了淨土宗的念佛特色。

善導大師在此混亂時期,集記《觀經四帖疏》,依教開宗,成立正統,同時力斥諸師異解、別解淨土宗的思想和異見、異行的念佛修法,極具現實和深遠意義。詳見《觀經四帖疏》的〈玄義分〉。


作為淨土宗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是罕有能於年青時,已證三昧境界的聖者,是有修有證的高僧,其論說非一般法師所能僭越。何况他集記《觀經四帖疏》時,佛前結願,三次誠證的感應事蹟,詳載於此疏的「後跋」,所以善導大師為「彌陀化身」,而《觀經四帖疏》是阿彌陀「佛說」的。

Friday, February 2, 2018

112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5)

1121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成立及發展(45
2018.02.02
為甚麼隋唐年代各宗各派的祖師,如天台宗、三論宗等,都為「淨土三經」造論、註疏呢?
簡單來說,淨土思想及其行持──念佛,涵蓋整個大乘菩薩教,各宗各派各自依其本宗思想,演譯「淨土」和「念佛」等概念,未嘗不可,亦不足為奇!間題是各宗各派的思想,皆以自修持力,持戒修身,以戒定慧,滅貪瞶癡,三業清淨,斷惑除障,證得真常,他們視「念佛」一行為「植諸德本」之一。
又有各宗各派的思想,皆以自修持力,發菩提心,見性開悟,從性修心,廣行六度,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超凡入聖,他們視「念佛」一行為「修諸功德」之一。「淨土」方面,他們強調「心淨則國土淨」,顯然與「淨土三經」或淨土法門的目的 - 願生彌陀淨土,格格不入。
唯善導大師一人專依「淨土三經」來演譯淨土思想、念佛行持者,故此真正欲求生淨土行者,應依止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為「正統」、「純粹」的淨土宗,並以「淨土三經」為正依經典!

就算是《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及《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只是淨土法門的「傍依經典」,此因這兩部經的「利益」不在於求生淨土,而所對的「當機眾」只限於菩薩和大阿羅漢等聖者,非佛滅後的凡夫,所以,我等凡夫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教,以為疑礙,抱惑自迷,廢失往生之大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