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8, 2016

87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2)

87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平生業成 (2)
2016.06.29
「平生業成」者,就是現世今生已經成就往生大業,功德已經圓滿,「資糧」已經具足,不用等待臨終,也不等待修持到某種境界功夫,就是以凡夫現下的身份,但已不是娑婆界中人,確定此生盡時,即蒙佛接引而得生,而是歸屬於極樂聖眾數,這叫「平生業成」。

印光大師云: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淨土法門,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

我等末法惡世、娑婆世界的罪惡凡夫平生做了些什麽,竟然可以具足善根,圓滿功德,不待臨終,業事成辦,決定往生,速離六道,得不退轉,疾速成佛?我等凡夫平生沒有做了些什麽,只是信得及時,當下決定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並從此以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當下往生大業已經成辦了。

秉承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基於第十八願為根本願,以信為方便,全仗佛力,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者,即「平生之機」、「平生業成」!


依淨土宗的修行,認為臨終才真正決定往生的人,或臨終才靠念佛往生的人,便是「臨終業成」者,所謂「臨終之機」;認為當下已真正決定往生的人,或平日專念佛號的人,即是「平生業成」者,所謂「平生之機」。但「平生之機」者也可以「臨終業成」!?

Monday, June 27, 2016

87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1)

87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平生業成 (1)
2016.06.2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一是「平生業成」。什麼是「業成」?什麼是「平生業成」?「平生業成」相對於「臨終業成」而言。

「業成」者,即往生西方淨土,即彌陀淨土,又名極樂世界的大事業已經完成、辦妥了。「平生業成」相關一詞,早見於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卷下結尾一段。云:「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時節也。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如言蟪蛄不識春秋,伊蟲豈知朱陽之節乎!知者言之耳。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但積念相續,不緣他事便罷。

「業成」者,往生大業成就了!淨土宗的目的,但求往生淨土,所謂「業成」,就是達到目的,己經決定可以往生淨土。

一般人認為淨土宗是臨終佛教,即平生修習淨土法門是不濟事的,若然臨命終時,沒有提起正念,即無法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則沒法蒙佛現前來迎,接引往生。那麼,平生所修一切功德迴願求生淨土的業,可說是功虧一簣!

相反而言,縱使有造惡之人,臨終遇到善知識,為說妙法,加上助念因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蒙佛接引而得生,此名為「臨終業成」,猶如《觀經》下生下品文所述。
究竟淨土法門是不是一定「臨終業成」?難道不可以「平生業成」?


Friday, June 24, 2016

86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72)

86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72)
2016.06.24
            對於淨土行者來說,「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最重要!所謂「世間虛假,唯佛是真」。「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不是虛妄不實娑婆世界的產物,衪來自真實不虛的極樂世界。為什麼最重要呢?只有衪,才能使凡夫出離三界生死。

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名號,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來救度十方眾生。當然這句名號不是一般的文字,不是一般的名稱,那是佛的名號,佛的本體、佛的功能、佛身的光明神通願力,乃至於佛無量的慈悲、智慧跟功德,也都容納在這句名號當中。

念佛可以得到「現當二益」。「現」是指現生的利益,「當」是指當來的利益。所謂當來的利益,就是將來可以離開三界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至於現在,就是可以消災延壽,增福增慧。

况且,念佛者縱使不知什麼「現當二益」,亦可不求自得,此因「名號獨運」,彌陀救度是平等的、無條件的,所以阿彌陀佛不過問念佛者的罪福,不過問念佛者念佛時間長短節,不論出家還是在家,不論智愚、都是一視同仁。與念佛者的身份、工作、處境、心態等沒有關係。


Wednesday, June 22, 2016

86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71)

86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71)
2016.06.22
的功德那裡找?就在佛的名號之中,如《阿彌陀經》云:執持名號!阿彌陀佛,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世界眾生;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慧淨上人說:「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是阿彌陀佛的身體,充滿阿彌陀佛的慈悲、充滿阿彌陀佛的智慧、充滿阿彌陀佛的光明,充滿阿彌陀佛的願心、神通、力量。

「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是阿彌陀佛的生命,充滿阿彌陀佛的精髓,流著阿彌陀佛的血液。「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不只是符號或聲音,而是活生生的、活靈靈的。「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是阿彌陀佛的結晶,是阿彌陀佛的能量。

我們念佛,一句一句都在吸取阿彌陀佛生命的能量水,都在喝阿彌陀佛生命的精力湯。猶如嬰兒吸吮母愛的乳汁,能夠使念佛眾生:現生業消慧朗、障盡福崇、趨吉避凶、消災延壽,臨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親來迎接,往生淨土,成佛度生。

所以,善導大師云: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佛以無緣慈,迴施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真實功德給念佛眾生,我等凡天豈不領情!


Monday, June 20, 2016

86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70)

86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70)
2016.06.20
            宋明時代的傳統淨土宗常常勸勉淨土行者求取「蓮生上品」,唯是隋唐時代的純粹淨土宗卻勸勉淨土行者,以「下品下生」身份來念佛求生淨土。兩者求生淨土的目標不同,反映淨土宗的要、弘二門的出發點不一樣。前者夾雜自修持力的想法,後者則全仗佛本願力。

            或許有些淨土行者認為:往生淨土應是我自己努力爭取的事,加上阿彌陀佛的加持幫助,豈不是如虎添翼,相得益彰!?雖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佛土,真實報土,清淨無為,微妙香潔,所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的眾生不可以得生彼土。

            既然是佛土,就必須有相等於佛的善根福德,才可以得生。憑我們罪惡凡夫以自修持力所修的功德(不實功德),怎能與佛的功德(真實功德)等量齊觀呢!說實話,就是登地菩薩有多大本領,亦只可見佛土;若要得生的話,還要靠佛力,靠佛的功德。
           
還有,一佛一佛土,阿彌陀佛的佛土,要靠阿彌陀佛的佛力,靠阿彌陀佛的功德,別的佛力或功德則不相應,例如藥師佛的功德可得生藥師佛的琉璃淨土,要以藥師佛的功德求生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必須迴向,不相應故。反過來亦然!


Friday, June 17, 2016

86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9)




86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直入報土 (69)
2016.06.17

當然,釋尊演譯下品下生文,是以惡人攝善人,以臨終攝平生,以少念攝多念,告訴我們:一個下品下生的人臨終遇上淨土法門,回心轉意,念上一句佛號,尚且可得救得度!何况善人在平生遇上淨土法門,回心轉意,念上多句佛號,豈有不得往生之理!

釋尊演譯下品下生文,是以惡人攝善人,以臨終攝平生,以少念攝多念。文中的善知識,表面上泛指我等淨土行者,自信教人信,在人在臨終時教念「南無阿彌陀佛」,助人得生。但想深一層,誰是第一位告訴我們有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有「南無阿彌陀佛」此名號可以稱念呢?原來,善知識是釋迦牟尼佛!

那麼,誰是下品下生之人呢?原來正是我們末法濁世的罪惡生死凡夫!我們真是如斯下愚,淪為下下之機嗎?這個定論見仁見智,我曾在上次專題「專為凡夫」己詳細討論,說明淨土法門「專為凡夫,不干聖也。」

事實上,淨土行者要做到完全放下自修持力的心態,完全乘仗佛本願力的地步,確實要做到像下品下生之人似的,沒有絲毫的自力修持功德(代表全仗彌陀名號功德),抱着「生死在呼吸之間」的臨終心態(真切願生),在別無他選的情况下,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令聲不)。那麼,我們就完全仗乘仗佛本願力,直入報土!這是《觀經》下品下生文的深義。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極盡善巧之能事,引導我等佛滅後娑婆濁世凡夫入此淨土法門,並以下品下生之機專稱佛名而得生。

Wednesday, June 15, 2016

86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8)

86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8)
2016.06.15
作為一個淨土行者,雖知純粹淨土法門不是修行法門(因地自力教的能度菩薩),而是救度法門(果地他力教的所度凡夫) 怎樣才可以完全放下自修持力的心態,做到完全乘仗佛本願力的地步呢?

簡單來說,就如下品下生的人!下品下生者是五逆十惡凡夫,臨終遇善,得聞淨土法門,才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這種說法,常人聽起來似乎有點荒謬,妖言惑眾,有乖常理。

人不是求上進嗎?佛不是教人行善?更難信受的是:反而他們竟然可以直入報土,不可理諭。不解其義者,可以認為淨土宗是邪教!可見很多人誤解和曲解了彌陀救度和釋尊本懷。

且看下品下生文,如此愚人不堪受任何善法,沒有絲毫的功德迴願求生,且在臨終時最後的關頭,才「如是至心,令聲不絕」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罪滅得生。他的生因只有一個,就是稱佛名號,沒有別的生因,所以反而直入報土。

當然,釋尊演譯下品下生文,是以惡人攝善人,以臨終攝平生,以少念攝多念,告訴我們:一個下品下生的人臨終遇上淨土法門,回心轉意,念上一句佛號,尚且可得救得度!何况善人在平生遇上淨土法門,回心轉意,念上多句佛號,豈有不得往生之理!


Monday, June 13, 2016

86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7)

86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7)
2016.06.13
信知極樂世界是報土 - 實報莊嚴土,就應信知得生報土者,必須擁有百分之百的「真實功德」,不可能夾雜任何「不實功德」:又必須擁有精純度達百分之百的「清淨業因」,不可能夾雜任何「不淨業因」;又因報土是平等一相,同一果報,所以只可有「同一生因」。那一個是得生極樂報土是唯一生因呢?曇鸞大師云:「同一念佛,無別道故。」要直入報土,沒有別的生因了!

但有異見別解的人議論淨土生因時,卻在念佛以外,加上很多生因,如發菩提心加念佛,持戒加念佛,地藏法門加念佛,禪定加念佛加念佛,三福加念佛等等,他們以為憑自已修行的「功德」(不實功德) 有助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真實功德) ,殊不知幫倒忙!

他們又以為憑自已修行的善業,與阿彌陀佛的清淨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殊不知適得其反!凡夫所作業由煩惱、分別、有漏心生,悉名不實之業、雜毒之善,竟糟蹋了精純無比的清淨業因,而不自知,試問他們又怎能直入報土?

以上雜修雜行求生淨土者,因未能完全放下自修持力的心態,認為極樂世界是有報土,也有「化土」(即胎生蓮苞) ,即「九品蓮華為父母」,並追求「蓮生上品」,爭取早些「花開見佛悟無生」。


Friday, June 10, 2016

86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6)



86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6)
2016.06.10
能生彌陀淨土之因,理論上不一,有諸行,有念佛;有純他力者,有帶自力者;因既不一,果亦自別。但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然核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其他生因只能說是方便,不是根本,不是真實。

又於本宗,於報土中,有化生和胎生兩種往生。胎生則修諸行而願生者生焉,化生則憑他力專念佛者生焉,是二生之辨也。故經中或說「咸同一類,形無異狀」,或示「九品之別」,若不分化胎,則此等矛盾,如何會之?亦知胎生是方便,化生是真實。

            言諸行者,如善導大師說,以三福為能生淨土之正因,以九品所說的行持為正行是也。又言諸行者,亦涵蓋定善為能生淨土之正因,以十三觀所說的行持為正行是也。一切皆是方便說。

言念佛者,如善導大師說,以三心為能生淨土之正因,以念佛的行持為正行,即五正行 -一心專讀誦、觀察、禮拜、稱名、供養讚嘆是也。這個才是真實。

淨土宗是徹頭徹尾的佛力救度法門,阿彌陀佛怎麼樣救度十方眾生,凡夫難知。言真實者,不可說,不可思,不可議!最後還借印光大師的話:守愚念佛,無諍念佛,老實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Wednesday, June 8, 2016

86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5)

86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5)
2016.06.08
印光大師曾在《文鈔》: 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诏谕。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

這個譬喻很好,群臣以自修持力爬上高位而成權貴,但不及太子出生皇宮,子憑父貴,貴壓群臣。我們乘佛本願力,順佛願稱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阿彌陀佛以其光明名號攝化我們,進入我等凡夫心想中,默默地薰習我們的凡夫種性(阿賴耶識) ,變易為極樂世界的蓮華種性。

我們沒有極樂世界的蓮華種性,怎能在極樂世界蓮花化土呢?然而,極樂世界的蓮華種性只能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得,沒有其他方法可得,就算其他佛的名號而不可得。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凡是雜生世界,若胎、若卵、若濕、若化,眷屬若干,苦樂萬品,以雜業故。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眷屬無量,焉可思議?」大家都是佛子啊!


Monday, June 6, 2016

86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4)

86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4)
2016.06.06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曾說:「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蕅益大師認為《阿彌陀經》這部經是『絕待圓融』。絕對就不是相對的。

一切經中,幾乎是古今大德們所公認的,《華嚴》跟《法華》都是屬於一乘圓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圓滿的大經。以奧祕髓來形容絕不過份。但蕅益大師把《阿彌陀經》的位置於《華嚴》、《法華》等同,可知淨土法義與一切大乘經的究竟了義無異,這是相對而顯的。

這部經不單是相對的,它超越了一切法門,超越一切經論,它是絕對的。不但對凡夫說不可思議,經上講得很清楚,這部經所說的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絕對不是九界有情(包括等覺菩薩在內),憑自己的能力能徹底了解的。」由此可知,這是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能理解一些,都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再加上三寶威神刀加持,使我們對此法門能有少許的認識。不過,以此較量方式去形容淨土殊勝,對不諳經教的凡夫而言,總不及一句「本願稱名、凡夫入報」!殊勝之處在於行持極易,果報極勝,凡夫可以頓成佛子,不可思議!


Friday, June 3, 2016

86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63)

86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63)
2016.06.03
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釋其他淨土宗祖師的淨土法門沒有問題,但倒過來以其他淨土宗祖師的淨土釋淨土宗則總是讓我們感覺有點拉扯,不那麼清楚,不那麼痛快! 當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楷定古今!

如蕅益大師的名句:「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文章接著說, 凡聖同居淨土五濁輕,故無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死自在遊行天食天衣上善聚會等樂。 方便有餘淨土體觀既巧,故無沈空滯寂之苦,但受遊戲神通等樂。 實報莊嚴淨土一心圓證,故無隔別不融之苦,但受無礙不思議樂。 寂光淨土究竟平等,故無法身滲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稱性圓滿究竟樂也

顯然蕅益大師以天台教理來釋極樂世界,所以他們怎麽用心去解釋,又豎四土,橫四土,也没法抓住核心 - 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的特色。更說品位高下與念佛「深淺」的關係,令人以為念佛往生也有品位,一頭霧水。

若以善導大師的思想論念佛的深淺,在於專雜二行,也說得過去。但倒過來,以蕅益大師釋淨土釋淨土宗「乘佛本願力,凡夫入報土」的思想核心重點,則格格格不入,故淨土行者宜專依善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