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七 - 名號攝化(20)
2014.02.12
一般而言,世間的福德適用於世間的業報,這是有為法,即因緣所生法,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皆是虛妄,不真實的,不永恆的。除非有修有證的聖賢已斷惑證果,或已開悟見性,於一切相中無所住,又「於彼相中,實無所得」,所謂「即相離相」,試問古今中外,有幾人能做得到。或許有,亦恐怕是大菩薩乘願再來吧!
但是,阿彌陀佛及其極樂國土則恰恰相反,如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序義分〉云:「彌陀本國四十八願。願願皆發增上勝因。依因起於勝行。依行感於勝果。依果感成勝報。依報感成極樂。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生也。」
七種殊勝因緣者,即因、行、果、報、樂、悲、智,此乃修菩薩行者的七大修行方面。阿彌陀佛的因地願發得很大,如《無量壽經》云:「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他要超越十方諸佛世界的大願,堪稱「諸佛之王,光中之尊」。
阿彌陀佛由因願,乃至行、果、報,皆是殊勝清淨,故能成就殊勝清淨的極樂報土,及其無量無邊的光明和不可思議的名號功德,全部都是真實的!換言之,阿彌陀佛為眾生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是真實的,眾生念佛攝取阿彌陀佛迴施的功德也是真實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