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三 - 本願十八(十八)
2012年11月9日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言:「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好一句「乃至十念」,盡顯阿彌陀佛的大悲重願,及其平等救度十方念佛人的能力,所向披靡。從攝生的對象和時空的條件來看,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適用於全人類 (十方眾生,不論凡聖,上至補處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不論上輩上根還是下輩下根、不論頓教利根還是漸教鈍根等等)、全方位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全天候
(不問時節久近,不論宿世結緣還是今生重聞,平生業成還是臨終業成等)。
阿彌陀佛提出「乃至」一詞,英文是 even,廣東話是「咁都得」,有「縱使如此、甚者至此」或 worst to
the worst等等意思,略帶有「迫不得已、無可奈何」的感覺,換言之,無論我們怎樣衰,怎樣壞,在千鈞一髮,命懸一線,倘有一絲往生的機會,阿彌陀佛都能以其大願業力救度我們,接引我們到淨土去,速離生死苦海。
但話分兩頭,我們為什麼要將自己的往生因緣,置於此危機,淪入此險境,祇留給自已一線往生之機,甚至將自己往生的機會率推至近乎零呢?難道我們要以身試法嗎?因此,我們念佛不妨從另一角度去看「乃至十念」:雖舉十念,何况萬念;雖舉惡人,何况善人;雖舉臨終,何况平生等等。我們應專稱佛名,將自己的往生因緣,置於穩妥和有利的情况、以期將自己往生的機會率提升至百分之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