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觀經四帖疏》綱要 (20)
2018.04.25
善導大師於《觀經疏》一開始便於〈玄義分〉「七門料簡」,接著於第三「宗旨門」判定《觀經》之宗旨而言:
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因為《觀經》一部的內容既然在說「要弘二門」,所以便有要門的觀佛與弘願的念佛之「念觀兩宗」,所謂「一經兩宗」。然而「觀佛」是自力難行之道,既非彌陀本願,也非釋尊本懷,更非十方眾生所能;而「念佛」是他力易行之道,是彌陀本願,釋尊本懷,十方眾生所能。因此《觀經》之〈流通分〉釋尊不付囑要門之法,而付囑念佛之法,釋尊自己「廢觀立念」
(廢要門立弘願)而言: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善導大師體悟彌陀、釋迦二尊一致之意而解釋說: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觀經》〈正宗分〉廣泛地細說定善之十三觀與散善之三福九品,依之而修雖有利益,迴向皆得往生;然而尚有更大的利益不在此定散兩門,而是在弘願一門,亦即《大經》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
(大經流通分謂之「大利無上功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