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6, 2018

1150 《觀經四帖疏》綱要 (14)

1150 《觀經四帖疏》綱要 (14) 
2018.04.11
            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玄義分〉言: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云何具足?

為了顯明十聲稱佛願行具足的原因,而言「云何具足」等,就法體舉出具足之義。

               此六字三義所包含的意義有「機法門」與「願行門」,六字有信願行之義,信與行相對便成機法門之義,南無即是能信之機,阿彌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機法;而信之中有願之義,願與行相對便成願行門;故法體六字之中,機法一體,願行具足。法體六字本來具足願行,故不待眾生修行迴向,如實稱名之中,一聲一聲都具足願與行,故必得往生。

               此六字釋的起因,是由於當時隋唐時代的攝論宗徒,以《觀經》下品下生之五逆惡人,臨終遇善知識教以十聲稱佛,得生極樂之事,謂之「別時意趣」的方便說,亦即以為一生造惡未曾修持,直至臨終雖有「往生願」,然僅十聲稱名,不成「往生行」,此是「唯願無行」,不能即時得往生,佛所言往生是方便說,真正往生是遠在未來世的「別時」,不在今世的即時。


        以上是攝論宗徒以《攝大乘論》所言之「別時意趣」錯解《觀經》下下品之往生,他們將下下品的十聲稱名與一般稱念「南無大日如來」、「南無多寶如來」等相提並論,這是他們不知淨土門教理與聖道門教理的分際,而以聖道門的自力觀念來看《觀經》,故生此錯解。這種主張阻礙淨土門的弘通,很多人一聽便不修淨土了;《釋淨土群疑論》說:「攝論至此百有餘年,諸德咸見此論文,不修西方淨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