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8, 2017

100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7)

100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7)  
2017.04.28
所謂「非常之言入常人之耳」,淨土法門是易行,但是難信之法。至於如何落實在生活上做一個老實念佛的淨土行者,更需長時間的心態調整和生活適應,所謂「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有待摸索。

為了加深大家對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認識,接下來我會比較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基督教思想,也比較善導大師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因為很多人得聞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後,很容易聯想基督教(或一神教) 及日本淨土宗思想,從而產生不少誤解,排斥、攻擊等等,所以有必要作出比較。

但是,作出思想比較,最好是對兩者都有正確和深入的認識。雖然我曾就讀基督教學校四年,及天主教學校十年,但了解有限。所以,我衹好引最近淨宗法師的一篇演講文章來討論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與基督教思想之異同。

至於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與日本淨土宗思想的比較,問題頗複雜,不單是教義上,而且涉及中國佛教發展史,和日本淨土宗發展史等。爭議的範圍廣泛,一時間有理說不清。


不過,總體來說,大家都公認以善導大師淨土思想依歸。因此,我們只要全面地了解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不管其他派系怎麼樣變都離不開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何况,正立邪自破!

無阿彌陀佛!無阿彌陀佛!無阿彌陀佛!

Wednesday, April 26, 2017

100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6)

1000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6)  
2017.04.26
六年多來,寫了一千篇有關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的短文,雖意猶未盡,但是一個適當時候來一個大總結。其實,當初我對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的了解不太深刻,只是起信於聖言量。此外,善導大師引導我從另一角度看淨土法門 - 佛本願力救度往生,而不是其他祖師的淨土思想 - 夾雜了自修持力迴願求生。

這個看法不但使我能夠全面地、整體地了解淨土法門,而且解除了多年來積下來對淨土法門的疑慮,瞬間恍然大悟,信心歡喜。我見到進入淨土之門,終點在望,自然心安住下來。

雖然我仍身處娑婆,還要時刻面對各種人和事,有時都不懂處理,但因明確決定了自己的命運,及最終的歸宿,世間的一切事和物都是不太重要,隨緣隨力隨份去做好了,一下子輕安自在。

我也不會太計較其他人,因為阿彌陀佛使我認識到,娑婆眾生確是同一類的人,共同點就是:彼此都沒法靠自己的能力出離三界生死,所謂溺水之人,尚待被救。

總之,我接觸了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令我在佛教法義上()和實踐() 有一個突破性的飛躍,讓我摸到佛教的底了!不過,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似乎有點「反傳統」,如自(修持)力和他(本願) 力等,很多偏重解信的人不容易一下子接受這種逆向思維方式,有時會抗拒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Monday, April 24, 2017

99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5)

999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5)
2017.04.24
雖說釋尊隨機開示八萬四千法門,眾生各因應其根機,專依一門深入,皆可得解脫。「淨土三經」所說的彌陀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無弟子問而隨自意說的一個法門,尤其是在《無量壽經》釋尊暢述其出興於世的本懷,細訴釋尊特別為娑婆眾生選定的一個解脫法門,並勸導及期望娑婆眾生信受奉行,從而出離三界生死,疾速完成佛道。

作為一個佛弟子,你相信佛的說話,接受佛的勸導及隨順佛的意願,奉行佛的教化嗎?那麽,大家可以嘗試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一者,若然有人說他的法門或修持如何殊勝高超,你請問他:這個法門或修持可否使我現世今生出離三界生死?

二者,若然有人說往生極樂世界只憑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怎麼可能那麽容易,起碼要這樣那樣的修持才可,你請問他:那一部經說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修持才可往生極樂世界?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唯有專依佛力救度的彌陀淨土法門!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念佛是往生彌陀淨土的唯一行持,不可夾雜其他行持,以其求生淨土。念佛是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為願生者選定、指定和唯一正確的行持方法,所以願生者只要隨順彼佛的本願而行之,必然及自然往生彌陀淨土矣!

Friday, April 21, 2017

99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4)

99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4
2017.04.21
善導大師說:「明修因正念,不得雜疑。雖得往生,含華未出」,與龍樹菩薩在《十地論》云:「若人種善根,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如同一轍。

《無量壽經》談及「胎生」,提出「胎生」者的兩種「雜行」及五種「疑智」,云:「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所以,他們先「生胎宮」而後「得不退」,即「當生不退」也。

兩種「雜行」的情况都不是乘第十八願修專稱佛名者,其一是乘第十九願修諸功德者,其一是乘第二十願修習善本(植諸德本)者。

前者的問題在於疑惑佛智,即有疑惑心,不了佛智,連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選定、指定的稱念名號也不順應去做,堅持以自己修諸功德,就是一種疑障、疑罪。


後者的問題在於「猶信罪福」,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所救度的十方眾生是平等的,不問罪福,且萬德洪名,一切具足,還需行者修習善本嗎?就也是一種疑障、疑罪。

Thursday, April 20, 2017

99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3)

99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3
2017.04.19
淨土法門說帶業往生,或說消業往生,如果依善導大師的思想是滅罪往生。不管是「帶」還是「消」都沒要緊,全是阿彌陀佛的佛力問題,反正我們也帶不動,消不去。

如上交所言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全仗佛本願力,是為「正念修行,必得往生」,萬不漏一,相當於現身不退;但若仗其他的力量,即雜修雜行,則往生彌陀淨土的機會就不定了!

為什麼說「不定」呢?行者平時行相雜而不專,即心相疑而不信,未能契入全仗佛力的本願,但若行者在臨終之時,只要行者一心迴願,及時稱念名號,乃至一聲一念,阿彌陀佛亦會即現人前,接引往生。但此機會率只有低於千分之三至四,如印光大師言。

善導大師也說:「明修因正念,不得雜疑。雖得往生,含華未出,或生邊界,或墮宮胎 ;或因大悲菩薩入開華三昧,疑障乃除,宮華開發,身相顯然,法侶攜將遊於佛會。


換言之,不但得生機會率低,而且縱使雜修者得生,含華未出,住入宮胎。除非疑障乃除,否則宮華未得開發。言華開者,即此時在淨土,才得見佛真身,悟無生忍,往不退轉,身相顯然,自然化生,故此「胎生」者,言「當生不退」,不是「專修正念」者所言的「現生不退」。

Monday, April 17, 2017

99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2)

99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2)
2017.04.17
很多人担心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資格得生阿彌陀佛的殊勝淨土。又有人認為現世今生必須要念佛見佛;若然未能平生見佛,往生無望。又有人恐怕臨終時業障現前,沒法提起正念,不能感應阿彌陀佛來迎接引,功虧一簣!
以凡夫之心度彌陀之腹,殊不知佛心者是大慈悲,佛法力不可思議,自心不了佛智,抱惑自迷,障礙自己往生。

印光大師《往生論註序》云:「淨土法門,了生死無上妙法也。以下凡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上聖若肯回向,速得圓成覺道。仗佛慈力,與唯仗自力,其難易固日劫相倍。

上聖者,泛指自力修行的大菩薩,或「要門」的聖者,尚要肯願意「廻向」,才能速得無生忍,圓成覺道,何况下凡!下輩凡夫,不斷煩惱,未曾見性悟道,修證果欠奉,無修無證,毫無功德可言,不知拿什麼去廻向,但只因「信願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意即:現時雖有業在身,憑信願念佛即可往生。


當然,誦經、持咒可以消除業障,但不能徹底,猶如杯水車薪。念佛比念經念咒的力量大。《觀經》云:聞經題十二部,但除一千劫罪;稱佛一聲,即除罪五十億劫,足足五百萬倍。念佛既勝且易。


99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1)

99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1
2017.04.14
何謂雜修?云:「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

善導大師云:「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至西方」,可知念佛所攝取彌陀迴施給眾生的功德是至真、至純、至上、至勝,無可相比,亦不能及。若然將其他種種解脫法門所修成的功德,加進或混入百分之一百純度的彌陀名號功德,豈不是不純不淨又不一?試問怎能以不純不淨的功德而得既純且淨的阿彌陀佛的圓滿報土呢?

雖知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之界,不純不淨的少善根福德不可以得生彼國,必須以與彌陀名號相同的善根福德才能得生,所以最簡單、最直接(不用迴向) 的得生方法,就是以彌陀迴施給眾生的名號功德,便是圓滿具足,無漏無缺。

淨土經典雖提及可以將自己所修成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但迴向的意思是迴己向佛,迴娑婆向極樂,如善導大師云:「迴所修業,向所去處。」並不是一般佛教所說的「功德迴向」。若然以凡夫的有漏雜染的「功德」迴向,只是適得其反,難以得益。此益是往生淨土之利益,應知。

念佛往生的心相純一,念佛往生的行相自然專一心、不雜亂。怎樣念佛才可以往生?善導大師告訴你一個字:專!


Wednesday, April 12, 2017

99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50)

99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50
2017.04.12
為什麼專修者的得生比率是百分之一百?專修者做了什麼,令他百分之一百往生呢?誰也不敢輕言自己會百分之一百往生?

專修者沒有做了什麼,他往生所需的一切,皆百分之一百由阿彌陀佛做。由於阿彌陀佛百分之一百承担了專修者往生所需的一切工作、善根、福德、功德,資糧等等,因此專修者的得生比率是百分之一百。

誰都不敢輕言自己會百分之一百往生,但阿彌陀佛可以保證我們百分之一百往生。只有阿彌陀佛有能力可以保證,因為阿彌陀佛早己十劫前成就了真實不虛的第十八願 -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善導大師確立「稱名正行」是「正定之業」 -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什麼是「順彼佛願」?就是說:這樣念佛是隨順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所吩咐去做,是正行,正確的行業,是彌陀在第十八願指定、選定的行業,所以這樣念佛的人必得往生。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全仗佛本願力,萬不漏一,相當於現身不退;但若仗其他的力量,,即雜修雜行,則往生彌陀淨土的機會就不定了!

Monday, April 10, 2017

99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49)

99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49
2017.04.10

印光大師很敬仰善導大師,晚年有緣讀到善導大師的著作 - 五部九卷,讚嘆不已。印光大師認為以他所示專雜二修的判釋,強調專修者往生西方,萬不漏一。相比其他雜修方法,夾雜在念佛的行持,專修更容易,而且穩妥得多!

《文鈔》裏說:「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

何謂專修?云:「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
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專稱。
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

何謂雜修?云:「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

得生比率方面,專修者百分之一百;而雜修則少於千分之三四,所以利害關係立見。此乃千古不易之鐵案也。既因百分之一百,又是不易鐵案,專修者自然現身不退也。

釋尊在《阿彌陀經》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信受者得大利,其利無窮也;不信受者失大利、廢大益,哀哉!


Friday, April 7, 2017

99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48)

99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48
2017.04.07
 《華嚴經》裡講:若此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們凡夫罪業很重,如果說罪有形狀、有體積,整個虛空裝滿了,都裝不下了,這麼多罪業!印光大師在「片雪洪爐喻」說我們凡夫的罪業說是一片雪呢?一片雪花很小、很輕啊!這是對機說法。

如果就我們凡夫本身來講,我們的罪業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們生生世世以來,都在罪業裡面打滾。但是,你跟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一比,你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的罪業,也像一片雪花,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威力,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的業障,跟六字名號大冶洪爐來比,就像一片雪花一樣,沒有任何問題。所以講: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淨土法門有兩種說法:一個叫消業往生,一個叫帶業往生。這兩種說法都存在,道理是一樣的。淨土三經講消業往生,像在《觀經》說此人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下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就是消業往生

那麼,為什麼帶業往生呢?還是一句話,我們現身還帶有業障,卻又决定往生了,這樣說我們好懂,就帶業往生,其實就是消業往生


善導大師《法事讚》言: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業力雖是不可思議,佛力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前者是虛,後者是實;一虛一實,豈可相比!南無阿彌陀佛!

Wednesday, April 5, 2017

99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47)

99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47
2017.04.05
印光大師有一個「片雪洪爐喻」說明消業往生: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如大冶洪爐。吾人多生罪業,如空中片雪。業力凡夫,由念佛故,業便消滅。如片雪近於洪爐,即便了不可得。又況業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長殊勝,又何可疑其不得生,與佛不來接引乎!

這個比喻非常好!印光大師講的話是很圓融的,講得很生動、很貼切、很好懂。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具足一切功德,好像煉鋼廠的大洪爐一樣。
我們多生多劫的罪業,就好像空中的一片雪花;阿彌陀佛名號像大煉鋼爐,那個溫度有多高,熱力有多大!一片雪花,你想把它放在洪爐裡邊,你一靠近就消滅了,當下消掉,了不可得,沒有了。這個叫消業往生。

有的人就懷疑說:我業障重,怕我不能往生,怕阿彌陀佛不來接。說沒那回事。阿彌陀佛名號像大洪爐,你業障再重,像一片雪花,只要念佛,當下了不可得,業障消除,善根增長,佛自然來接引。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說: 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暗豈得言,在室千歲,而不去也 太陽若出,應知黑暗已去,不用疑慮。 法藏菩薩現已成佛,應知我等往生的功德、功能、資糧都已成就,我若歸命,願生、稱名,畢生不退,則我往生成佛之事當下決定,不隔時、不隔日,不用費力,不用造作;所謂「平生業成,現生不退」,這是天性自然,亦即彌陀願力自然

Monday, April 3, 2017

99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現生不退 (46)

99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現生不退 (46)
2017.04.03
印光大師有一段「帶業往生」之文,云:「念佛法門,乃佛法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

淨宗法師有話說,業障凡夫,尚未斷煩惱,怎麼能往生?這裡說:你可以帶業往生。那麼,怎麼帶業往生呢?

印光大師作了一個解釋:就在這個娑婆世界來講,我們是凡夫,煩惱惑業還沒斷,這樣就可以往生,所以說帶業。你到西方去了,就沒有業帶了,不是說把業帶到西方去。如果我們把業帶到西方去了,西方就不是淨土了。

我們都造了下三惡道的業,這些貪瞋癡等惡業都帶到極樂世界,那不成三惡道了嗎?哪裡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業障是黑暗的,黑暗遇到光就消失了,就不可能帶到光明里邊去。

我們雖然是罪惡凡夫,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無量光明土,我們的業帶不去啊!在這個有為生死的娑婆世界說「帶業」,但到了無為涅槃的極樂世界就沒有業可帶了。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皆是阿彌陀佛的清淨功德莊嚴,不共於穢土之不實業。

念佛有滅罪的增上緣,《觀經》云:「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可知往生者皆先除罪消業,才後即得往生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