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16

92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5)



92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5) 
2016.10.31
印光大師曾形容世間有兩件最容易的事情,一是到西方極樂淨土,另一是墮地獄。人臨命終時,業障現前,業力不可思議,人被牽引到三惡道去,易如反掌!

若有佛光現前,佛力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諸邪業繫,無能礙者。是人縱使多生造惡,欠下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亦能即時消除。是人因此而可仗佛力,登上蓮台,住生淨土,萬無一失,且易如反掌!仁者,善思念之。

在此二選一的情况下,實無他選,唯信靠彌陀本願力,稱佛名號而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永斷生死。問題是抉擇取時在平生,還是臨終。若能當下決定信願,則從此上盡一形,專稱名號,是名平生業成,往生決定,必生無疑。

若待臨終決定信願,則視乎臨終因緣而決定,往生不定矣!臨終一刻出現的變數太多了,心總不能安下來,何不當機立斷,把往生大業交予阿彌陀佛成辦呢?佛是最可靠的!取捨在心,勿遲疑啊!

人身難得,不要以為現世今生得聞佛法,修點善,積點福,或有點襌定工夫,悟了點道理,在生死大事上起不了什麼作用!何况,娑婆世界現處於末法减劫時期,眾生的福愈來愈淺薄,罪禍愈深重,故來世墮入惡道再造惡業受苦的機會愈來愈高。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Friday, October 28, 2016

92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4)

92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4)                   
2016.10.28
           正確地認識了死亡之後,應如何面對和處理,甚至解決這件人生大事呢?按照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而言,只要我們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阿彌陀佛就必來迎接引。

很多人心想:究竟單單念佛,可不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呢?唸「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太容易,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呢?淨土經典強調「十念必生」,令人難以置信,恐怕是哄人吧!?

又云:「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按此段經文所言,行者不用十念,乃至一念都得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安樂國土!

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卷上的「八番問答」中,引《十善業道經》和《觀無量壽經》比較「罪業深重,繫屬三界」和「臨終十念,出離三界」,何者孰重,說明凡夫十念必生。

念佛與業道比較量之下,重者先牽。有漏業繫屬三界,然而十念者重,便出三界。曇鸞大師認為輕重之義: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十念必生。前文已詳述三在釋」。


淨土法門雖常說「臨終」,實質上亦通於「平生」。此因人的生死在呼吸之間,時時刻刻都可說是「臨終」。釋尊只想告訴我們:彌陀救度不問時節久近,「臨終」尚且得生,何况「平生」呢?應知。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6

92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3)

92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3)
2016.10.26
關於往生人的臨終狀況,《觀經》說得很詳細,分成一個個細節來說明。可以歸納為九個環節。

1. 佛聖來臨。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浩蕩而來。
2. 侍者持花。只見觀音、勢至二大菩薩,親手端持著蓮花寶台。
3. 彌陀放光。這時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直照行者之身。行者被佛光照,所有業障一掃而清,心得安慰,在歡喜心中,嘎然命終。
4. 彌陀授手。阿彌陀佛,與無數化佛同時舒垂寶手,召接行者。
5. 接手升台。行者被佛寶手垂接,自然身心飄升蓮花寶台。
 6. 彌陀讚慰。阿彌陀佛親開金口,暢發倫音,與菩薩大眾共聲讚歎,說:「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7.行者歡喜。此時行者見佛光直照己身,坐蓮台,更聞佛聲親加讚慰,歡喜無量,更非語言所能宣表。即於花座,低頭禮佛。       
8.行者見聞。凡上種種,往生之人,親自所歷,歷歷眼見,的的耳聞,明明了了,更無半點恍惚迷悶。
 9. 隨佛往生。行者還正在蓮台上禮佛,才一抬頭,已至彌陀寶國,化生七寶池中。       

九品代表一切凡夫眾生,上根、中根、下根,善人、惡人,上上品精進勇猛之輩、下下品臨終十念之機,通通包括在內,情節相若。

Monday, October 24, 2016

92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2)

92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2)       
2016.10.24
在《阿彌陀經》裡,從阿彌陀佛救度和接引的時間上,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平時,一個是臨終,一個是命終。

                平時就是「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專修念佛,這是平時;那臨終呢,臨終你就自然得到果報了,「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佛就來迎接我們了;佛來迎接我們之後呢,第三個階段,命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是佛來迎接我們在前,我們命終心不顛倒在後,不是我們心不顛倒佛才來接我們。經文的次第很分明。
       
那也剛好和阿彌陀佛的第十九願完全吻合,阿彌陀佛保證說: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所以,我們每一個專修念佛的人都不用擔心「臨終怕我心亂啦,佛不來接啊,怕我不能往生啊……」絲毫不必擔心。


       阿彌陀佛今巳成佛,他的四十八條願也全部   實現了!      我們如果願意去往生,他會不會來?一定會!不會一時忘記了、失約了、不來了!      佛在什麼時候來迎接我們的,我們還會顛倒嗎?       不會的,我們會自然心中住於正念。       這個「心不顛倒」是阿彌陀佛誓願保證我們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來保證我們:臨終來迎,命終之時,心不顛倒。

Friday, October 21, 2016

92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1)

92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51) 
2016.10.21
般人死時,貪戀執着,瞋恨怨憤,癡迷妄想,都有極大的苦惱、恐怖、驚慌等,《無量壽經》說:「大命將終,悔懼交至。」意思是說,壽命將終時,後悔與驚恐一直向心頭攻來。

後悔什麼呢?後悔以前都是為名、為利、為家庭、為事業,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後悔過去沒有行善積德,沒有修持佛法為生死大事做準備。驚恐是害怕到底要怎麼辦?會去哪裡?

人到這個時候是做不了主的,便出現所謂的顛倒:或者起惡念,或者生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或起恩愛,正好讓惡種子發動力量,這個時候怨家債主也就得著了機會,前來擾亂,令失正念,墮到三惡道,易如反掌!

       但是念佛的人,不會出現以上情況,因為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接我們,正是在第一明了心位 (臨終到命終,人的心識有所謂的三位:即明了心位、自體愛位、不明了心位)。所以,往往臨終助念的時候,都會聽到臨終的人說他親眼見到佛菩薩來接了。


念佛的人雖然也有死苦,但很輕微,因為有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來迎,佛光普照,佛力護祐,所以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在明了心,歡歡喜喜,正念往生。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6

91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平生業成 (50)

91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二 - 平生業成 (50) 
2016.10.19
            對比《觀無量壽經》的三輩九品的臨終描述,念佛往生者大致上可知道臨命終時,至隨佛往生,約有九個環節:即1. 佛聖來臨、2. 侍者持花、3. 彌陀放光、4. 彌陀授手、5. 接手升台、6. 彌陀讚慰、7. 行者歡喜、8. 行者見聞、9. 隨佛往生。

又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異譯本有云:「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

一般沒有佛力加祐的人,在臨命終時,必然業障現前,是善終還是不得好死,視乎很多不可預知的因素。况且業力不可思議,大部份人是驚恐、焦慮、悔懼、苦惱交迫,如《無量壽經》云:「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因而不由自主地被牽引入三惡道去,所謂「一旦無常到,方知夢裏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情况與《觀無量壽經》下輩生想相似,云:「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及「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因此,佛與聖眾,必然在人命欲終時就來迎,大放光明,慈悲加祐,並安慰念佛人,令其心不亂,隨佛往生。

Monday, October 17, 2016

91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9)

2016.10.17
            很多修淨土的念佛人,常受「臨終」的問題困擾。他們担心臨終一刻,未能提起正念,做不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或做不到「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或做不到「人命終時,心不顛倒」,或有沒有因緣找人「助念」等等,恐怕臨終時功虧一簣,不免有點憂心忡忡。

事實上,沒有預知何時何地在什麼情况下死去,所以這種疑慮是一個不解之謎。所以,念佛人必須明信佛智,乘佛本願力,順其願而稱其名,就此將自己的往生大業完全交托大德大能的阿彌陀佛,否則沒法安下心來。不待臨終,平生就業成了,這才是純粹的淨土宗。

            往生淨土是阿彌陀佛與往生者之間的事,旁人或第三者幫不了!一切力量來自阿彌陀佛,不在於往生者自己的力,或助念者的力,或任何其他外力。提起正念否,都攝六根否,淨念相繼否,一心不亂否,「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玄奘的《阿彌陀經》異譯本)

正如善導大師云:「莫論彌陀攝不攝,意在專心回不回」,衹要行者一向專念佛名,阿彌陀佛即住行者頭頂,護念加持,攝取不捨,不論在何時何地,不論任何情况下,當行者的神識離開肉身的一刻,阿彌陀佛自然準確無誤地來迎接引,萬無一失,故說「平生業成」也!


Friday, October 14, 2016

91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8)

917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8)
2016.10.14
人死之後,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的身體往往會柔軟;或者往生天庭,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或者到陰間做神,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或者他一生積德行善,投胎轉世做人,去享受人間的福報,身體也可能會柔軟。所以,柔軟不是往生的唯一認證標準。往生的標準可以依兩種來看:

第一就是,他平生有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專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這樣就不用去管他的肉體死了幾個鐘頭,身體有柔軟、沒有柔軟,已經不管這些了,他都決定往生。

第二就是,他平生是否有決定往生,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專念,我們也不知道。但是臨終的時候,有人來為他開示、為他助念,在那當中有人看到阿彌陀佛托著蓮花來接引他;或者有人夢到他往生極樂世界,這樣就能肯定他已往生。

若是聞到香味,看到佛光,這往往也證明說往生極樂世界的可能性很高,因為佛光、香味,就 是佛或是極樂聖眾現前的現象。屆時就看對方,他如果肯往生,當下就發覺自己已經坐在蓮花上,就往生去了。

若是他有執著,執著分兩種,執著「愛」跟執著「恨」。若想跟孫子在一起,孫子還 很小,依戀不捨……,阿彌陀佛!不好意思,我還不想往生,這樣就沒有往生,這個就是執著愛。「愛」的執著情形很多,執著家庭、財產……。執著恨的呢?我的先生、我的太太……我怨恨,我不放過他,哪有這麼簡單,我生生世世要跟他討債,阿彌陀佛!請你原諒我,我還不能跟您去,這樣也沒有往生。簡要講起來執著就是愛跟恨兩種。

若因臨終動亂起瞋,然瞋過則生,亦不至滯留;或因兒孫啼哭而致奄留則未可知,人心難測。總之,念佛人臨終佛必來迎,此時得生與否,但看願生之有無。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6

91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7)

916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7)
2016.10.12

阿彌陀佛以光明攝取念佛眾生,是不受阻礙的,就是不受念佛人的業障、貪瞋癡、妄想雜念的阻礙。所以任何念佛人,不管是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心清淨不清淨,都不會阻礙阿彌陀佛對他的救度,也不會受到冤親債主的阻礙。

念佛的人,平生信受彌陀救度,或者臨命終時斷氣的那個時候才信受彌陀救度,都當下往生極樂世界,不經過中陰身。既然經過中陰身的話,表示他還沒有往生,之所以他還沒有往生,就是生前沒有信受彌陀救度,或者是沒有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以才經過中陰身。

那麼,經過中陰身,阿彌陀佛是不是就不救度他了呢?不是的,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眾生,十方眾生當然也包括中陰身了。那如何使中陰身有這個緣來接受彌陀救度 呢?這要靠在生的人把握中陰的時期,為他開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同時,在他的身邊稱念這一句名號,讓他能夠聽聞到,這樣的話,照樣也能往生極樂


如果說平生沒有願生之心,可是常常念佛,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不捨,臨終顯現來迎接他的時候,往往他一看到阿彌陀佛巍巍的佛相跟佛光,心中苦惱恐懼消除,對彌陀極樂的依正二報頓時產生嚮往之心,那個時候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Monday, October 10, 2016

91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6)

915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6) 
2016.10.10
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那就永遠都在痛苦輪迴當中!
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為我們助念超度,現在我們就可以親自為自己準備。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主動來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
所以,大家可以事先準備的。至於燒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為念一聲佛號,就一切都具足了。人生在世,惡多善少,是故死後,投生惡道受苦 者多,投生善道受樂者少;但不論善道惡道,皆仍在六道輪迴中。
如佛於《正法念處經》說:「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又於《涅槃經》言:「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因此,凡往生淨土不定之人,至少應把握其臨終時機,為他開示彌陀救度,助念彌陀佛名,使其神識往生彌陀淨土, 永離輪迴之苦,徹證涅槃之樂。
一個願生極樂,專稱佛名的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是自然的事,因為如是因,如是果。可是一般沒有念佛的人,對於臨終這件事就要非常的審慎與重視。 有句話說:「臨終一念,勝過百年修行之功。」

所以,面臨死亡,不要驚慌恐懼,不要留戀不捨,應念彌陀,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再來救度家人,同生淨土,永遠團聚。念佛臨終,或臨終念佛,佛與聖眾,不請自來,接引往生,任何業障,無能障礙。

Friday, October 7, 2016

91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5)

914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5)
2016.10.07
平生念佛是我們的責任,臨終往生由阿彌陀佛負責,所以平生念佛的人,在臨終時佛自然會現前,我們不須去擔憂、顧慮臨終的狀態,因為天性自然,不管我們臨終是無病,還是病苦,阿彌陀佛都會現前來接引我們。

不管我們臨終時是坐飛機爆炸空難,還是逢遇車禍、水淹、火災、地震等災難,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知道我們造的是什麼業,臨終會遭遇什麼情形,所以到時候,阿彌陀佛就會負責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因此我們平生只管念佛,臨終自有阿彌陀佛迎接。

一個人如果生前有念佛,並有願生極樂世界之心,在任何情況下臨終的時候,就會看見彌陀現前,直接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不必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大善的人也是直接上生天上,不用經過閻羅王的審判(如果是大惡就直接墮落地獄了),而那種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也沒大善的人,七七日內中陰身都在那裡徬徨、等候,大約到四十九天的時候就會判決而去投胎轉世。所以,在他尚未受生的 七七日內,「念念之間」,也就是心中無時無刻地在殷切期盼陽世的親人眷屬能為他做功德,救拔他的苦難。

臨終阿彌陀佛現前,所有冤家債主、天魔外道就不敢近身阻礙,亦有可能受彌陀光明攝照而得度。念佛人當下心得安穩、不恐慌,所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凡是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不會失時、不會耽誤、不會忘記,臨命終即時現前來接引。念佛人臨終時,彌陀必來迎接,冤不能障;所慮 者若臨終人有所執著,則自生障礙,若無執著,則如啟戶外出,立即順利安然往生,毫無滯礙,回視以往,反覺脫然。所謂執著,即是愛戀或瞋恨某人,除此了無能礙。


Thursday, October 6, 2016

91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4)

913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4) 
2016.10.05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
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也有大願力,阿彌陀佛以祂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業障,會遭受什麼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個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阿彌陀佛不會捨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從現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捨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聽、手腳不能動,可是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
我們若是為了地獄的眾生、為了某某人而念佛,那麼這個光明就會照到對方那裏去。因光明所到之處,就能夠消災難,就能夠消業障,就能夠增福慧,就能夠度祖先。
所以我們只要至誠的念佛,超度也好,或者迴向某某人使他開刀能夠順利也好,或者做事情能夠無形之中化解困難,使其順利圓滿也好,這些在在都可以迴向的。

總之,一心願生極樂的人,白然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臨終自有彌陀守護攝取,亦百分之百往生。

Monday, October 3, 2016

91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3)

912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3)
2016.10.03
慧淨上人說:有人極力反對臨終助念,以為平生都無法獲信,何況短暫危急的時間,此邪見也。一個人常提倡自己所懂得的,而自己外行的便加以排斥。此時升沉交關,倘若不再把握,將見繼續沉淪。
對於平生已經專念名號的人,臨終助念不一定需要的。若是助念,只想親友與阿彌陀佛結個緣,或來送行亦無妨。當知往生淨土,完全靠阿彌陀佛的佛本願力,完全是靠這句名號的光明威神功德力。
念佛往生不是以數目多少來決定的,不管念多念 少,不管罪業是深是淺,不管功夫是高是低,不管雜念是多是少,不管清淨心是有是無。稱念彌陀佛名是往生的正因,念念都具備往生的功德資糧。因此,不論根機上下、罪福大小、功夫有無,只要專念佛名,臨命終時,佛聖自然不請自來,迎接往生。
但是話分兩頭,平生沒有遇到佛緣尤其是未聞阿彌陀佛名號的臨終者,臨終助念是很重要的!因為,只要臨終者願生,最後一念稱彌陀佛名,亦可蒙佛接引而得生。
又,若臨終昏迷,或舌根已硬,其心依然靈明不昧,尤其是耳根,若在旁邊開導、念佛,令其接受心念,亦必百分之百往生。所以,淨土法門是易行之至,殊勝之極。我們助念的時候,不必觀想阿彌陀佛放光來加持,來接引他,通通不用觀想,阿彌陀佛比我們還知道應該怎麼樣,我們只要專一的、虔誠的念佛就可以了。


Sunday, October 2, 2016

91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2)

91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一 - 平生業成 (42)
2016.09.30
「臨終三隨」的道理也適用於其他宗教信仰。換言之,臨終者的最後一念,可以說非常重要。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隨業受報。善終者生善道的機會很高,儘量讓臨終者安詳地逝去。若多掛礙憂惱,墮惡道的機會亦高。

佛教言地獄由瞋恨來 (火)、餓鬼由貪我來(水),畜生由愚癡來,所以貪瞋癡是因行,三惡道是果報。因果業報,絲毫不爽。不信宗教沒有問題,但不信因果就大有問題!悔不當初,為時己晚。

《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就是說,一個人在前世種什麼因,今生就得什麼果,今生種什麼因,來世就得什麼果一般情况下,因果是「自作自受」的。

但是,淨土法門是「他作自受」的!意思是,阿彌陀佛為我們作(積植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讓我們去受(滅罪、護念、攝取往生等等)。雖然這也是一種因果關係,但很多人不信不解,乃至不接受淨土法門,認為有違因果。

印光大師說:淨土法門是果地教。阿彌陀佛以其果地證悟的正覺,作為在眾生往生淨土之生因,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阿彌陀佛成就了名號(果地覺)成為眾生在因地的願生心,這種因果關係殊勝非常。作為受益者,我們體會彌陀的無緣大愛。

感恩之餘,更應發願求生淨土,與諸上善人一起,念佛成佛,他日乘願再來受報,廣度十方眾生!自己未出生死苦海,救人出生死苦海的力量有限,所以先到淨土,疾速成為不退轉菩薩,乃至成佛,才真是「精進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