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9, 2016

81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22)



81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22)
2016.02.29

分析過名號為體和實相為體的異同,大家應更確知阿彌陀佛是報佛,極樂世界是報土。但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一對問答,指出有人仍質疑阿彌陀佛是否報佛,極樂世界是否報土?
              問曰:既言報者,報身常住,永無生滅。何故《觀音授記經》說:「阿彌陀佛亦有入涅槃時」此之一義,若為通釋?」意思是:為什麼阿彌陀佛都會入涅槃呢?阿彌陀佛豈不是不是報佛!

      答曰:入、不入義者,唯是諸佛境界。尚非三乘淺智所窺;豈況小凡輒能知也?雖然,必欲知者,敢引佛經以為明證。何者?」意思是:入和不入是凡夫,乃至三乘聖者的看法而已。佛證悟諸法性空的實相,住在涅槃境界,那還有入和不入涅槃的分別想呢?

      又云:如佛自說諸法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意思是:諸法平等,涅槃與諸法是平等無差別,也是性空,是諸法的本來面目,非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等所造作,所以,涅槃如一切法一樣,皆畢竟性空。

只因有新發意菩薩聞知,涅槃也畢竟性空,心則驚怖,故釋尊對他們說: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不滅者(涅槃)不如化。

Friday, February 26, 2016

81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21)



81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21
2016.02.26

淨宗法師續談名號和實相的十二處不同的地方。


第十一,攝機不同。實相為體者,只攝受上等根機的眾生,下等根機就沒法悟不了。名號為體者,三根普被,上至等覺菩薩,下到逆謗闡提,都可以仰靠名號往生西方成佛,它是廣大無礙的。即使等覺菩薩還末能超過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究竟圓滿的功德,所以等覺菩薩也要仰仗名號往生成佛;我們再卑劣,仍然可以口稱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真正是其大無外。


第十二,平等與差降。實相為體者,實相本身倒無所謂,都是真實相。但是在行者的修行當中會顯出差降,有證悟深的,有證悟淺的。名號為體者,就是平等,沒有差降。因為你也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我也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全靠佛,我也全靠佛。


打過比喻,就像坐飛機一樣,你是飛機發明專家,你坐飛機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還是靠飛機;我什麼也不懂,也是靠飛機,效果都是一樣的,因為飛機是圓滿的成品,用起來是平等的。如果要靠自力修行,靠自己開悟,那當然就有很大差別,顯出種種的不同。


以稱佛名號,乘他力得生極樂淨土,與以修萬行,靠自力證得實相,結果是一樣的,只是入手處、用力點和修持方法不一樣罷!

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6

81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20)



81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20)
2016.02.24


淨宗法師續談名號和實相的十二處不同的地方。


第八,單一和雙重。實相為體是比較單一的,就是實相身,僅是實相這一方面,但是實相本身不能讓我們自動開悟。名號為體就不一樣了。名號有兩種作用,既是實相的,同時又是為物的,所以它有雙重的作用。 為物,為了眾生而顯現的名號,就能夠啟發、緣起眾生。佛教是講緣起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都是實相。但凡夫沒有證悟實相,不僅沒有,還讓我們起貪瞋痴煩惱。


它雖然本體是實相,卻沒有為物的作用,但名號就不同。只要稱念它,自然心就清淨。心就平伏,就有智慧,自自然然佛就來迎接,不知不覺就成了佛,它有為物的作用。這是講“名號為體”。


第九,長時與一念。實相為體需要我們多劫修行,累積善根,再觸境逢緣,就開悟了。名號為體,一念信入就是我們的。不過話講回來,能相信這句名號,也確實是緣分,是與佛之間的緣分,必須特別深厚,不然信不來,確實信不來!


第十,漸成與速成。實相為體,聖道門成佛,要契入實相,修行是有階位的,漸次成就,破一分無明,證一分實相。名號為體,是究竟圓滿的實相,速滿功德大寶海,因為是名號為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