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0, 2015

79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56)



79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56) 
2015.12.30
很多人認定自己現是罪惡生死凡夫,雖得聞彌陀名號,並繫念極樂勝境,但他們卻自覺罪業深重,沒有資格或條件往生淨土,所以他們打算今生念佛,積資糧,植德本,才有希望得生淨土。這種想法十分普遍,念佛人只信機-現是罪惡生死凡夫,而不信法-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究竟凡夫積多少資糧,植多少德本,才有資格得生淨土?靠自己積資糧,植德本,求生淨土,總會覺得多多都不夠!是啊,極樂世界太殊勝、太莊嚴了,還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怎可以此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得生呢?所以,他們不敢奢望求生淨土,只能寄望來生吧!

上述的淨土行者正是阿彌陀佛第二十願所形容的「十方眾生」,他們只想今生念佛,與阿彌陀佛結個緣吧。阿彌陀佛在第二十願答應:若不果遂者,不取正覺。這個果,相對因而言。念佛是因,往生是果。遂者,達到目的。只要他們聞我名號,欲生我國,他們在過、現、未三生必可果遂,所以第二十願名為「三生果遂願」,是結緣願(來世方得生),而不是當機願(現世可得生)

善導大師引經云:「若人聞說淨土法門,聞即悲喜交流,身毛為豎者,當知此人,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得重聞,即生歡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可知能機法兩種深信的人,過去已曾修習此法,與阿彌陀佛結個緣,今得重聞,即信心歡喜,一向專念名號而得生。

Monday, December 28, 2015

79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55)



79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55
2015.12.28

淨土法門是專為凡夫,善導大師在深心釋指出: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個決定深信,又名「信機」,即深信自己的根機是沒法憑自己的力量出離生死。很多人認定自己現是罪惡生死凡夫,但他們不一定認定自己無有出離生死之緣。

他們覺得自己只要依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努力修行,並抱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總會有一天擺脫輪迴,不再流轉生死,根本不用求生淨土。這不是真正或完全「信機」。這些不真正或完全「信機」的人,雖然其志可嘉,但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業障,未能得生淨土。

導大師在深心釋同時指出: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個決定深信,又名「信法」,即深信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即阿彌陀佛的願力可攝取和接受我們。我們可以無疑無慮地乘彼願力,一定得生淨土,從而出離三界生死,不再在穢土輪迴矣。

「信機」和「信法」是不可分離的,故名「機法一體」,即不可只信機而不信法,或只信法而不信機,缺一不可!真正完全「信機」者,自然盡捨去一切自修持力,通身放下,全身靠倒,倒向阿彌陀佛的佛本願力,即「信法」,一心專稱南無阿彌陀佛而得生。真正完全「信法」者,自然自覺愚惡,謙卑柔和,順佛願而行,不作他想矣。

Friday, December 25, 2015

79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專為凡夫(54)



79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專為凡夫 (54)
2015.12.25


除了不執我貪外,一個大乘菩薩的佛弟子還要面對和處理的難題,就是看破放下,隨緣自在。若看不破世情,怎能做到萬緣放下呢?若非明心見性,怎能做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得大自在呢?

       雖知諸行無常,世間一切事物皆緣起緣滅,諸法皆空,又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半點真實,不可執為實有,皆應放下,放下,放下。可是,當一切放下時,豈不是一場空!?什麼都是空?!想起來一點也不自在,反而有點恐怖和懼怕,如西諺云: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佛教是不二法門,當這邊廂說虛妄不實,那邊廂應說真實不虛才是。佛陀說娑婆世界是虛妄不實,那個世界是真實不虛呢?佛陀要我們放下虛妄不實的東西,那個是真實不虛的東西,好讓我們死執而不放呢?若然我們有真實不虛的東西在手,要放下虛妄不實的東西就易如反掌了。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的深心釋,提出第二種決定深信-信法: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佛說《阿彌陀經》有云:執持名號。原來,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釋迦牟尼佛要我們死執不放、唯一真實不虛的東西。

名即法,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法身,具足一切真實功德。阿彌陀佛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無所障礙,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原來,念佛人透過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攝取來自極樂世界的真實功德。既然我擁有唯一真實的東西,我不介意放下娑婆世界的一切了。要做到「看破放下,隨緣自在」,自然容易得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