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40)
2015.11.23
釋尊化身,降生娑婆穢土,示現人間,說法四十九年,行經三百餘會,八十歲入滅,返回他的清淨報土 – 無勝世界。他留下三藏十二部,遺教人世,造福蒼生。
釋尊在世時,人們雖處於惡世,但有佛陀的正法,善知識為勝友,更有佛陀放光加持,親證授記,如學校內有校長和良師、同學及課程、教材等,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較易成就道業,所謂「有教、有修、有證」,是為佛教的「正法時期」。
加上此時期的人根器猛利,佛陀隨機說法,開示種種法門,其中有修有證的菩薩、聲聞、甚至凡夫都大不乏人!
釋尊八十歲入滅後,猶如學校裏沒有校長領導、考核老師的資格、頒授學生的證書。此時,「有修有證」的老師各有所專,傾向選取自己所專長的施教,分門立派,以能契合學生的能力和志趣。學生的根機和資質平庸,愈來愈不濟事,餘下可供修習的法門亦大減。
龍樹菩薩開顯大乘佛教,立了八大法門,成為「八宗之祖」 - 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三論宗、律宗、禪宗、密宗、淨土宗。前四者偏重經教,屬解門;後四者偏重行持,屬持門。此時期的教和學皆出現偏差,似得非得,所謂「有教、有修、無證」,是為佛教的「像法時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