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九 - 專為凡夫(34)
2015.11.11
小乘佛教的修證的果位比小乘的複雜很多。小乘聖者必須迴小向大,發菩提心,方可究竟解脫。
大乘菩薩有五十二種階位,即十信、 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華嚴經》說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瓔珞經》所舉之五十二位名義整足,位次無缺,故自古廣為大乘諸家所採用。
所謂「三賢十聖」:「三賢」是指菩薩階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聖」就是十地。就圓教而言(針對最上利根之菩薩教,說事理圓融之中道實相,故名圓教) :
如果能斷見惑者,他就進入了初信位菩薩的果位(即證了初果須陀洹),又二至六信位菩薩,相當於斯陀含、阿那含果的小乘聖者;若能斷思惑,就進入了七信位菩薩,即了分段生死,如四果阿羅漢。
若能斷塵沙惑者,就進入了十信位菩薩,即七至九信位菩薩者,在斷塵沙惑中。之後,賢位菩薩若破一分的無明,即證一分的法性,就進入了初住的果位,一階一階上去,直到四十一品的無明,通通破盡,就進入佛的境界。
所以,如果還沒有到達佛的境界的話,都還在受果報當中。只有佛一人在「常寂光土」裏面,不生不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