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四 – 全仗佛力(21)
2013年2月8日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三心」的「至誠心」時,談及自利和利他。他說:「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言自利真實者。復有二種。一者真實心中,制捨自他諸惡及穢國等。行住坐臥,想同一切菩薩制捨諸惡,我亦如是也。二者真實心中,勤修自他凡聖等善。」所謂自利,是見性登地的聖賢菩薩自力修行,制捨諸惡,及勤修諸善,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名為「自利真實」。
另外一種是「利他真實」,就是佛菩薩 (如阿彌陀佛) 利益及廻施給十方眾生的真實功德。眾生祇要身口意起三業,即「不善三業,必須真實心中捨。又若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外明闇。皆須真實。故名至誠心」。
所謂捨不善三業者,就是「口業毀厭、身業輕慢厭捨,意業輕賤厭捨,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報苦惡之事」;所謂作三善業者,就是「口業讚歎、身業合掌禮敬,四事等供養、意業思想、觀察、憶念彼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前者是娑婆的有為生死界,後者是極樂的無為涅槃界,一虛一實,一厭一求。
淨土宗是他力救度,故偏重「利他真實」;一般大乘菩薩是自利解脫,故偏重「自利真實」。兩者雖皆真實,但取態和行持則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