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64)
2020.03.27
慧淨上人在「學習淨土宗宗風俗諦」之視頻開示時對出家弟子說:
有慚愧心、懺悔心人,就會謙和,不會剛強。修行人的心地應該是柔軟,猶如棉花,就什麼都能承受,不會反彈、抵抗,不是剛強如鐵板。修行人就是要培養這種個性。我再次強調我們:學佛人要學慈悲,要以慈悲為寶,不以世間的財物或稀有之物為寶。那慈悲的對象就是眾生,眼睛看得到的人類動物,還有看不到的眾生,所以修行人就是以眾生為寶,出自內心的。想為對方帶來利樂、利益安樂,而不給對方帶來苦惱、虧損。
如果自己有好處,有成就,都主動地默默地奉獻給對方。對方如果有過失,有虧損、有苦惱,也主動的默默的為他去接受、承擔,也就是失敗歸自己,成功給他人;好事向他,壞事向己,能這樣行持者,就是修行人。
對自己不利的境緣,我們都要以悲憫心來對待,若不能生悲憫心,至少也不能生瞋恨心。有一句話講: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我們要當一個學佛的智者,以悲憫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而不要去譴責對方。
另外剛剛講的,凡事要往正面思惟,因為有什麼心念就會帶來什麼事情。我們起心動念,乃至言語行為,最後都會回歸到自己的身上來。宇宙是圓的,我們的心是遍通整個天地宇宙的,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會跟宇宙中相應的境界感通了。起好的念頭就會跟宇宙中好的境界感通,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存著正面的思惟,存著愛心,存著利益他人的心。「凡事肯吃虧、不計較,凡事為對方設想,凡事對他人恩慈體貼,對自己謙卑柔和。凡事讓美歸功,分怨共過。當然講很容易,做很困難,反觀自己這些我也做不到,所以一方面盡力學習,一方面常懷慚愧,仰謝佛恩。南無阿彌陀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