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6, 2020

1448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55)


1448淨土宗宗風俗諦略釋 (255) 
2020.03.06
慧淨法師曾在「學習淨土宗宗風俗諦」視頻的開示,談到:

在給出家眾背誦的俗諦當中我又加了四條,第一條是「生活 - 簡單、樸素。語言 - 誠懇、和藹。威儀 - 安詳、穩重」。

這一條對出家眾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威儀安詳穩重的出家人,他的內心也一定是祥和、平靜的。其實,祥和平靜是很高的境界,像佛陀因為心中有涅槃寂靜的證悟與內涵,所以走路自然就不急不緩,講話也是很沉穩、不急不緩,這樣的威儀無形中就能感化人。

就像舍利弗尊者出家前與目犍年一起修學婆羅門教,有一天,他在途中看到馬勝比丘走路,甚為安詳,直覺他是有道之人。舍利弗就想:他年紀輕輕,就能這樣了,何況是他的師父呢!所以就向前去請問他:你的師父是誰?他教你什麼法?

馬勝比丘說:我的師父是喬達摩,他教我: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舍利弗尊者一聽就曉得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就馬上告訴他的好友目犍連,一起率領他們的徒眾,皈依在佛陀的座下。

在釋迦牟尼佛出家因緣的四門遊觀之中,從北門的地方看到一個修行的人,也是因為看到他面放光彩,舉止很祥和、很寧靜、很穩重,曉得他心中沒有生老病死這方面的苦惱,所以才令釋迦牟尼佛下了最後要出家修行的決心。因此,出家眾有安詳穩重的威儀,無形中就能夠感化人。

*按:安詳穩重,包括內心跟外境的,也就是身口與意。一個人如果內心安詳穩重,他會是很平和的。內心很平和、很平靜、很無諍,也很安穩、很喜樂。一種寂靜的喜樂,除了內心必須安詳穩重,言語也要安詳穩重,也就是在言語表達上,必須是安慰的、祥和的、不粗暴的、不急躁的,甚至不會說出讓他人苦惱,與人有爭執的語言,舉止也一樣,也要安詳穩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