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8, 2019

1280淨土宗宗風略釋 (87)

2019.02.08
慧淨上人「純粹淨土法門」一書,指出有兩種淨土法門:一種是隋唐淨土,一種是宋明淨土。隋唐淨土就是指淨土宗善導流,也就是上傳龍樹、天親、曇鸞、道綽,一直到善導這一法脈的淨土教理思想。它是非常純粹的淨土,不摻雜、不龐雜。因為純粹,所以正確;因為不摻雜、不龐雜,所以沒有模稜兩可。 依照此法脈修行,就是所謂的一百個一百個往生,一萬個一萬個往生。 也就是說,只要依照這個法門去修,任何人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當生就是極樂聖眾之一。這是隋唐淨土,也是指善導流這一淨土法門。

宋明淨土,就是北宋到明朝,清朝的淨土。這個淨土跟隋唐善導大師的淨土法門都是淨土,但內容卻不一樣。因為宋明淨土已經摻雜了天臺、華嚴、禪的思想在裏面,所以看起來教理很豐富、 很磅礡,可是已經摻雜了聖道門的思想,其結果就是導致修學者對往生大事心存不確定與不安。

為什麼宋明淨土會不純?因為善導大師這一法脈的著作,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道綽大師的《安樂集》、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除《往生禮讚》被唐智昇法師編纂於《集諸經禮懺儀》之中,得以保存之外),在唐朝末年就逐漸地遺失於我們中國, 而流傳到了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

清朝末年,楊仁山居士通過日本朋友,把我們中國所遺失的經論郵寄回 來。並在南京設立「金陵刻經處」,把這些已經失傳的經論刻版印刷流通。 正因為善導流這一法脈的淨土教理思想,在唐朝末年就失傳於我們中國, 導致以後的高僧大德自修淨土或弘揚淨土,因缺乏這一法脈的教理書籍作 為依據,只好各自依據本宗的教理來解釋。


所以天臺就依天臺的教理解釋淨土,華嚴就依華嚴的教理解釋淨土,禪行者就以禪的教理解釋淨土,這樣淨土就不純粹了。淨土行人對這段「法寶失傳」的歷史不可不知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