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淨土宗宗風略釋 (3)
2018.07.27
《觀經》是一部很奇特的經典。事緣貴為皇后的韋提希夫人,宮中突然遭逢政變,其子阿闍世欲篡位,囚禁父王,欲加害置死。但因韋提希夫人密奉王食,後被發現,自己也險被親子所弒。夫人萬念俱灰,遙向佛禮,求見目連和阿難兩位尊者。釋尊得知韋提希蒙難,隨即隱身,飛至獄中,與韋提希相見。
再者,此《觀經》的當機眾是韋提希夫人,不是甚麼菩薩聖者或聲聞弟子,而是被釋尊定性為「汝是凡夫」!這是極為罕有的因緣。為甚麼釋尊不請自來,隱顯王宮,而且極盡善巧之能事,為一個凡夫而說此未聞、稀有、奇特之究竟解脫法呢?
《觀經》的內容豐富,涵蓋定(修慧)散(修福)二善的多個方面的行持,迴願求生淨土。十六種觀法中,釋尊因韋提希夫人啟請,先說前十三觀,敍述如何以定善觀行,由思惟繫念至正受三昧,求生淨土;而後不問自說其餘三觀,敍述如何以散善三福,由世福(人天乘)、戒福(二乘)至行福(菩薩乘),求生淨土。
多聞第一的阿難聽後一頭霧水,沒法掌握此經的法要,故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難怪各宗各派的祖師也不知《觀經》所宣示的奇特之法,還以定散二門思想來註釋《觀經》,殊不知此經的「經眼」在末句: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