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觀經四帖疏》綱要 (52)
2018.07.09
《觀經》〈流通分〉「廢定散、立念佛」之文:
〈流通分〉言:「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又言:「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流通分〉之文,釋尊不言「觀無量壽佛身」之十三種「定觀」,而言「持無量壽佛名」之「稱名念佛」,以此明知釋尊之意,目的不在定散二善,而是以定散二善引導聖道門之行人歸入淨土門,故最後獨舉
《大經》第十八願所言 「乃至十念」之稱名念佛(亦即「持無量壽佛名」 ),是故善導大師解釋此文,並作《觀經》及一代教法之總結論而言: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亦可知凡《觀經》中所說「觀想」之利益,亦皆在稱名念佛之中,是故善導大師解釋「第九觀」所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之益,即是「稱名念佛 」之益,亦即以「念佛」即是「稱名念佛」;除了上面所言「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外,其文尚多,如《觀經疏》釋「第九真身觀」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的經文而言:
問曰:備修眾行,但能迴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有何意也?
善導大師怎樣自問自答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