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綱要(2)
2018.03.14
如上文所列,這幾點是很難讓聖道門自力根性的行者理解的。
以證悟而言,單單破見惑,若非宿世積功累德、行諸難行,則不能達到。而韋提希夫人生長王宮,恣意五欲,何曾一日修行?然而剎那之間,心靈一轉而登法忍之位
(體悟彌陀救度、信心不退之意)。又,遠離三塗六道的輪迴豈是易事?然而極重惡人,無善無行,但念佛名,亦得長揖娑婆,高超極樂。如是之事,迥出凡夫知見。
因此之故,聖道諸師競相註解《觀經》,而誤判韋提希夫人為大菩薩,宿世已曾積功累行,方能於此一會即得無生法忍。並謂十念往生是「唯願無行」,但作遠生之緣,未能今世即生。如是錯解,則《觀經》的正機不是凡夫而是聖人,將使《觀經》的正意隱而不彰,我輩濁惡求出無門。
這種錯解,一言以蔽之:不知《觀經》的目的是在顯彰「彌陀本願、凡夫為本」;亦即不知淨土門易行他力,執著聖道門難行自力。 因為聖道門須以自己的修行力量,救度自己的生死輪迴,然而這是自力難行,故《大集經》言:「億億眾生,無一得者。」若完全依靠彌陀佛力的救度,則不論一切善惡凡夫,都能往生極樂,不再輪迴六道,故本疏言:「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又言:「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自力他力迥然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