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9, 2016

84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8)


84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8)
2016.04.29
極樂是「報土」,所謂「報土」就是無造作、不生滅的,永遠不會變質,不會消滅,沒有品位的高下階級。要進入那種境界,只要專念彌陀,不夾雜、不間斷,純粹只要念佛就可以,其他可以通通不用,如果夾雜的話,就是隨緣雜善,隨緣雜善恐怕就難入極樂報土了。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澫益大師說六字萬德洪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具足一真法界的功德,只要我們依靠這六字洪名,不須方便,自然橫超。不必經過初地、二地、……十地這樣豎出,從凡夫橫超、橫越直接到達等覺住,這個叫「不須方便自橫超」。所以,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法界功德。澫益大師以豎、橫判別往生二門,與善導大師所判的要、弘二門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彌陀佛視十方眾生一律平等,所以阿彌陀佛不立條件,因為眾生的根機不等;難以立下條件之外,也由於阿彌陀佛的悲心無盡,已對十方眾生平等地完成往生的功德資糧,及完成往生就進入報土、快速成佛的功德資糧,使得雖然在此土有分根機高、根機低的眾生,但到極樂世界都平等的證果。凡夫能夠往生報土,完全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威神功德!應知。

Wednesday, April 27, 2016

84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7)

84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7)
2016.04.27

            我們念佛往生是依據第十八願來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眾生依第十八願的因,獲得往生極樂世界報土的果報。凡是以第十八願修行的人,平等往生,沒有九品的差別,不在位階之中;如果有九品、有位階,表示他不是專修第十八願,是靠其他的途徑,如定善或散善迴願往生淨土的。

            我們為什麼要強調第十八願,要強調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就是希望我們的往生都是去報土,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同樣說淨土法門,一樣在念佛,有專門依據第十八願的念佛和沒有專門依據第十八願的念佛這兩種,沒有專門依據第十八願就是雜修雜行,要靠迴向才能往生,而且往生於九品之中。

            我們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才能往生報土,往生報土之後,就可享受阿彌陀佛的果報,如同《大經》所說:「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所以念佛往生成佛者,不經過九品的階段,因為這個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光明、法身、本體,內藏法界一切功德,圓滿具足,不可思議,致使凡夫入報。


Monday, April 25, 2016

84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6)

84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6)
2016.04.25
正好因為極樂世界是彌陀報土,更好證明「直接」往生此土的正因只有一個-稱佛名號!所謂「直接」者,即自然化生,花開見佛悟無生。相對於「間接」者,即苞內胎生,含華未出,經歷時劫,疑障乃除,蓮華始開。

又,為何只要「稱佛名號」,即可「直接」往生此土者,反而修諸功德,或植諸德本,迴願得生者要在苞內胎生呢?「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六字洪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力用,使凡夫都能夠「直接」進入無為涅槃極樂報土

善導大師說:「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所以這六字名號,具足必生淨土的功德,而往生則是進入報土。

                    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本身就是「得利具德」,「得利具德」是《無量壽經》中談到第十八願功德時,釋迦牟尼佛特別交代彌勒菩薩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得利」就是「為得大利」,獲得大利;「具德」就是「具足無上功德」。稱名念佛是進入彌陀的報土,不管念佛的境界高低同樣都進入報土。


Friday, April 22, 2016

84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5)

842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5)
2016.04.22
阿彌陀佛視十方眾生一律平等,所以阿彌陀佛不立條件,因為眾生的根機不等;難以立下條件之外,也由於阿彌陀佛的悲心無盡,已對十方眾生平等地完成往生的功德資糧,及完成往生就進入報土、快速成佛的功德資糧,使得雖然在此土有分根機高、根機低的眾生,但到極樂世界都平等的證果。

            眾生雖然有善、惡、九品的差別,但如果九品統統依本願而稱名,九品就只是一品,到淨土也就沒有九品,因為統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為強緣,直接進入彌陀的報土。所以在這裡沒有九品,當然到那裡也沒有品位階級。到那裡都是進入報土,報土只有一個境界,沒有種種的差別。

            我們所說的彌陀淨土是報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極樂世界,不論凡夫、聖人都可以入報土,不過必需是本願稱名,才能夠入報。

            彌陀的功德能令眾生「不斷煩惱得涅槃分」,在還沒有斷除煩惱,貪瞋癡依然存在的當下,就已經擁有涅槃的成分,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擁有涅槃的全部。可說是「未破無明入佛報土」,並且「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Wednesday, April 20, 2016

84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4)

841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4)
2016.04.20
在這娑婆世界根機有善惡利鈍,可是同樣念佛,這個法是強緣,使得善惡利鈍的凡夫都通通往生在正覺華上,所以就沒有「一二之殊」,沒有三、九、八十一種種的差別之相。

曇鸞大師說:「願往生者,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在娑婆來講有三三九品的差別,推而說之就是八十一品、無量品的差別,但是到極樂世界之後就沒有一二以及初地、二地、 三地……的差別。以凡夫來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行善的人到善處,造惡的人到惡處,有種種高低品位的差別,怎麼會說都一樣呢?

之所以都一 樣,那是因為彌陀名號不可思議的力量,是無法以我們凡夫的智慧來臆測衡量的。比如:善導大師於盛唐時期顯現的是一位高僧,我等定夫本身於末法時期是一位庸劣的凡夫身,可是我們都依靠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本願力量,所以到極樂世界後,善導大師不增加,任何人到了那裡也沒有減少。

極樂世界是覺的世界、涅槃的世界,平等的世界,唯有隨順阿彌陀佛正覺的名號,領受正覺名號的功德,才能夠往生阿彌陀佛涅槃的淨土。


Monday, April 18, 2016

84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3)

840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3)
2016.04.18
曇鸞大師指出淨土宗的本體是彌陀名號。只有這個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能夠與得生彌陀淨土有直接關係,是唯一直接得生的方法,曇鸞大師謂:同一念佛,無別道故。因此,若有其他方法和道路得生,有上下、高低之差別相,怎能稱得上報土呢?

彌陀淨土是高妙的報土,而一切善惡凡夫都能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係全託佛願他力,而非凡夫自力。若論五乘,凡聖善惡各不相同,因既千差,果亦萬別(多因多果);然而五乘同捨自力,同託佛力(一 因),同生報土,同證法身(一果)。十方眾生有等覺菩薩,也有五逆謗法,若依自力,則各人果報千差萬別;若依彌陀願力,則上下無別,一同往生高妙的報土, 一同證悟光壽無量的極果。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十方眾生,都是「正覺華化生」,人胎所生的就是人,鳥蛋所生的就是飛禽,水族所生的就是水族類,天人所生的就是天人,那往生到極樂世界,天親菩薩說是「正覺華化生」,阿彌陀佛的正覺之花所化生的,當然是成正覺。

往生極樂世界者都是具有同一念佛正定之業,因為業因相同,所以果報沒有品位高下的差別。


Friday, April 15, 2016

83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2)

839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2)
2016.04.15
曇鸞大師指出淨土宗的本體是彌陀名號。凡夫能入彌陀報土,誰改變了凡夫的種性?是稱念彌陀名號!凡夫取得什麼功德而能有大善根?是彌陀名號功德!又凡夫有什麼大因緣而得生?是乘彌陀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報土」和「化土」是相對的,其實極樂世界沒 有所謂的化土,整個都是報土,那為什麼會分「報」和「化」呢?那是用聖道法門的名相來解釋淨土法門。名相相同,但意義不同。

極樂世界如果有化土的話,那是指《無量壽經》所講的「胎宮、邊地」,胎宮邊地是在報土之外嗎?不是,也是在報土裡面,只是因為本願稱名的人,一到極樂世界就花開見佛,而有一類眾生往生之後卻是在花苞中不能當下見佛,那是怎樣的眾生呢?

依照《無量壽經》的說法是,他也是修行人,也深信有善惡報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也在去惡行善,累積功德(修諸功德),求往生極樂世界,可是對阿彌陀佛的佛智疑惑。這樣同樣可以往生淨土,只是往生後是在胎苞裡面,不能當下花開見佛,不能聞法、不能修供養,這個稱為「化土」,也稱為「邊地」。這一部份大家看《無量壽經》下卷的「胎化段」就能了解。


Wednesday, April 13, 2016

83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1)

838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1)
2016.04.13
阿彌陀佛為了成佛而構建的國土,一定是真實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所以阿彌陀佛是報佛,極樂世界是報土,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大乘同性經》亦有證言之。佛有三身,報身兼化,理所當然;但說報土兼有「化土」,則不合情理。若然佛的報土也有「化土」,豈不是此佛土不圓滿?此話說不通!

極樂世界是彌陀報土,但有兩種得生方法:一是化生,即蓮花自然敷開;二是胎生,即蓮花含苞未開。言化生、胎生者,只是蓮花開合問題,蓮花早已生長在彌陀報土矣,怎能蓮苞、蓮胎內是「化土」呢?

諸宗以其本宗思想,認為凡夫雖得生極樂世界,但因其種性善根達不到不退轉菩薩的智慧德相,未能得生報土。這種說法亦無可厚非,如《阿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但總不能強行安立:極樂世界也有凡夫所居之土-化土之說。

事實上,蓮花是開是合,既已在彌陀報土,當具有蓮華種性,只是華開遲疾而己,與極樂世界是報是化沒有任何關係。誰改變了凡夫的種性?凡夫取得什麼功德而能有大善根?又凡夫有什麼大因緣而得生?祇有一個六字名號 - 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Monday, April 11, 2016

83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40)

837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40)
2016.04.11
極樂世界是報是化,非口舌之爭論,而是涉及淨土宗的根本大義和阿彌陀佛的本懷大願!淨土宗是彌陀救度眾生的法門。阿彌陀佛發願成佛的本懷,在於使稱其名號的求生淨土者得生其佛土,否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八個字,鏗鏘有力,如雷貫耳。阿彌陀佛竟然把自己能否成佛,與自己能否使稱其名號的求生淨土者得生其佛土綑綁在一起。若然十方眾生中有一位稱其名號的求生淨土者而不得生其佛土,豈不是阿彌陀佛不能成佛!?成佛與否,是每一位佛弟子、菩薩等的終極目標,怎能把這麼大的注碼押下去!

四十八大願是阿彌陀佛構建極樂世界的藍本,他成佛就要完成極樂世界,能夠使每一位稱其名號的求生淨土者而得生其佛土。整個往生的過程,皆由阿彌陀佛採取主動,一力承担,沒有附帶任何條件,使眾生以最簡易的方法,得到最殊勝的利益。

阿彌陀佛的救度對象是十方眾生,不簡愚智,不論道俗,不問罪福,是平等的;就是得生者也沒有高低階級、上下品輩之分。只有這樣,極樂世界才堪稱是阿彌陀佛以真實功德莊嚴的圓滿報土。這是阿彌陀佛成佛的本懷,也是淨土宗的根本大義。


Friday, April 8, 2016

83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39)

83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39)
2016.04.08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凡夫入報問答」裏,所指「強緣」者,即「增上緣」「五乘齊入」、「莫不皆乘」,都由「佛願力」為「強緣」、「增上緣」也。兩者一致。

             佛願者,即本願、弘願、第十八願也。這種「強緣」或「增上緣」的力量「致使五乘齊入」。五乘是人、天、聲聞、緣覺及菩薩,實則包括一切善惡凡夫,都一齊平等地得入淨土。

此「齊」字有總、別二意。「總」者,一齊乘佛願之意,即不論根機,不論聖凡,不論善惡,唯依佛願,得入高妙報土。「別」者,有二,齊上與齊下。「齊下」者,即三乘聖者之上機,同九品凡夫之下機一齊往生。「齊上」者,即凡夫之下機,同十地之上機一齊得入報土。

齊之言者,亦示他力一因一果,亦即五乘皆齊依託佛願,同一本願稱名念佛,即是一因。曇鸞大師《往生論註》所言「同一念佛,無別道故」, 即此義也。齊入真報,同證無為涅槃法身,平等一相,即是一果,即「淨土無生亦無別,究竟解脫金剛身」也。

又得其齊者,佛願所為,毫非己功,故曰「致使」。此問答亦顯示「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之要義也。


Wednesday, April 6, 2016

83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38)

835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38)
2016.04.06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凡夫入報問答」裏,先說明報法高妙,非登地菩薩,則不能至,並刻意地引入「小聖」- 大乘賢位和者尚不能入,更不能生。階者,梯也,登堂之道,小聖下位,難階而升,故不得而至小聖尚且不及,何況最底的下下機,更當絕望矣!

以事論事,凡夫難生,因有垢障。垢者,即三垢:貪瞋癡,障者,即三障:惑業苦。欣趣者,欣求趣入

「託佛願」者,託依投義,依投佛之願力,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前所云「皆乘(託)彌陀大願業力(佛願)」一樣。又前舉報身報土之因云:「一一願言,稱我名號」等,攝諸願歸第十八願;今明往生的正因,言「佛願」者,指第十八願,其義顯然。

            本願所成之彌陀,本願所成之極樂,本願力為強緣所生之凡夫、三乘聖者,五乘齊入,此皆佛願強緣使然。「強緣」者,「增上緣」也,所謂弘願:「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小聖凡夫,皆悉往生高妙報土,是偏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別意超世本願故也

Monday, April 4, 2016

83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37)

834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37) 
2016.04.04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凡夫入報問答」言:「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此問答者,一者說明極樂世界是報土,二者針對懷疑凡夫是能生之機,故設此問答,以決判淨土宗「凡夫入報」之特色及說明其原理,並「楷定古今」的淨土宗要義。

前文曾引教證理證,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又《無量壽經》云:「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言高妙者,指彌陀超世願行所成殊妙報土,高出一般地前菩薩報土之外。《無量壽經》云:「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又《往生論》言:「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
就是大乘賢位,小乘聖者都難以雷池半步,何况垢障凡夫?



Friday, April 1, 2016

83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36)

833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36)
2016.04.01
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好像黑暗觸到光明,當下黑暗就消失了。不管我們原來是什麼境界和品輩的眾生,一旦往生極樂世界,都跟十地以上的菩薩一樣。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無為的、名符其實涅槃的境界。

極樂世界既是涅槃境界,既無分段生死,也無變易生死,是故往生,即是成佛,即受佛之涅槃大樂。佛樂即是涅槃大樂,涅槃大樂,唯佛所受。不論何人,一旦往生極樂,皆受涅槃大樂,既受涅槃大樂,即是成佛。

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是什麼呢?是涅槃,因為無為涅槃是彌陀淨土的境界啊!就像五種神通是天人的境界,不必學習,因為那是他的果報;鳥自然就會飛,也是牠那種境界的果報。到了彌陀淨土 - 無為涅槃的境界,我們就能快速證入涅槃,不需要經過多久時間、經過多少階級。

說得極樂世界那麼好,往生後的利益這麼多,人人皆欲得生。但自知罪惡生死凡夫,垢障深重,怎能自然「生得」「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又「生得」「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