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9, 2016

80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9)



806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9)
2015.01.29

「淨土苦樂」,只限於疑惑佛智的淨土行者,他們沒有順應彌陀本願,沒有專稱彌陀佛名,卻雜修、兼修諸行而迴願求生淨土。他們縱使得生極樂報土,但蓮花未敷開,處於宮胎內,還堂修諸功德,剋期由下智證上智,從地前至登地菩薩。這種上下智、地上前等差別相正是他們「胎生」的原因,也是一種期盼擁有的苦。當然「淨土苦樂」跟我們的「三界苦樂」,尤其是輪迴的苦相比當然不算苦。關於「胎生」的問題,容後詳談。

其實,真正「化生」住極樂報土者,已超越了一切「三界苦樂」和「淨土苦樂」,所以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換言之,證悟低的聖者,往上看證悟高的聖者的那一種期盼擁有的苦也沒有了!

善導大師在釋第十一勢至觀的一對有關「苦樂」問答,解釋淨土有「罪苦」、「度苦」之講法,云:「今言「度苦眾生」者,但為進下位令昇上位,轉下證令得上證,稱本所求即名為樂,故言「度苦」也。若不然者,淨土之中,一切聖人,皆以無漏為體,大悲為用,畢竟常住,離於分段之生滅,更就何義名為苦也?」極樂世界國中人民以無漏為體,大悲為用,已離分段生死輪迴之苦。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6

80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8)



805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8)
2015.01.27

釋尊在《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不論你所知道的苦有多少種,在極樂世界通通沒有;不論你所知道的樂有各種什麼喜樂,極樂世界通通都有。

善導大師在釋第十一勢至觀的一對有關「苦樂」問答,言苦樂有二種,一者是三界中苦樂,二者是淨土中苦樂。三界之中,我們所知道的苦就是無間地獄的苦,貪心之水的苦,瞋憎之火的苦,三界六道輪迴的苦,這些極樂世界都沒有。

善導大師云:言三界苦樂者:苦則三塗八苦等,樂則人天五欲、放逸繫縛等樂;雖言是樂,然是大苦,畢竟無有一念真實樂也。一切樂是苦,樂苦又名壞苦,所謂「諸受是苦」;或言無常是苦,所謂「無常苦空」。

至於「淨土苦樂」,善導大師云:言「淨土苦樂」者:苦則地前望地上為苦,地上望地前為樂;下智證望上智證為苦,上智證望下智證為樂。此例舉一可知也。但有極樂世界的「胎生」者 (對佛智疑惑而修諸功德,剋期證智登地者) ,他們尚有一種求不得的期盼,證悟低的聖者,往上看證悟高的聖者的那一種期盼擁有的苦是也。

Monday, January 25, 2016

80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 直入報土 (7)




804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之十 直入報土 (7)
2015.01.25

慧淨上人的法語開示:極樂國土雖然是依報 (國土環境),可是等同正報 (國中人民)的涅槃境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國中人民呢?也是涅槃境界!他們「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就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本來常住,不經過造作的。

可是極樂世界是有始無終,是由於阿彌陀佛因地的無量願無量行所成就的,並不是空寂無相,而是有相狀的淨土。雖然是有相狀,可是等同涅槃無相狀那樣的清淨、安穩、不變動、沒有污染,因此說「次於無為,涅槃之道」。

所以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根本是不能想像的,故經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又《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黃金鋪地、七寶樓閣,雖然這樣的述說,其實是以我們凡夫可以理解的來講,真正的景象必須等我們到了之後,才能正確的了解。

極樂世界雖然是「有」,有什麼呢?有以上所說的種種的莊嚴,但是這些種種莊嚴,都不離阿彌陀佛的「空性」。所以天親菩薩在他的《往生論》裏面就說「彼無量壽佛,國土 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這一些清淨莊嚴就是「第一義諦」,意思就是《金剛經》所講的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