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15, 2019

1295淨土宗宗風略釋 (102)

1295淨土宗宗風略釋 (102) 
2019.03.15
續淨宗法師《弘法十二不》一文:

十、不求靈應體驗 - 凡夫之體乃貪瞋罪惡之體,凡夫之驗乃歷劫生死之驗。以如此體、如此驗,欲望無生無滅涅槃之境,豈可得乎?譬如丈尺欲量虛空,徒勞無益。無體驗,正好老老實實、守愚念佛;有體驗,亦拋之東洋大海,還我愚癡,老實念佛,不被他騙。

坐地日行八萬裏,有體驗嗎?於虛空中出入行走,有體驗嗎?此等近事尚超凡夫心識,何況佛境。一只螞蟻乘波音747從中國越海穿雲到達美國,它有體驗嗎?欲以凡夫小心小智體驗佛智境界,有體驗則信而歡喜,無體驗即心中不安,實是愚執,非因計因。

十一、不可自充裁判 - 只以教理、佛言祖語示人。不可妄自指認:誰得信心,誰無信心;誰上白道,誰未上白道;誰是真佛弟子,誰非真佛弟子;誰往生,誰不往生……此皆彌陀之事,唯佛知見,聖者菩薩尚且有所不知。《大經》言:“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論註》謂:蟪蛄不知朱陽之節,“能神者神之耳”。垢障凡夫,兩眼漆黑,豈容說三道四?

十二、不得妄言幽冥 -  幽冥者,以其幽冥難知,故說幽冥。好談神怪者,神怪層出不窮;欲度附體者,附體度之不盡;一場法事度多少多少幽冥眾,其中有某某、某某著名人士……然某著名人士此道場被度,他道場又出現,故知荒誕不經。萬法唯心,心有所好,必有所見,加以彼此交感,無始業種翻現,虛實難知。如牛喜青草,則處處皆見青草;虎食動物,唯見獐鹿麋兔。並非草對虎即少,對牛即多。


念佛之人唯以佛名為緣,平實平淡,不特別希求感通、妄攀境界,故也不會妄見境界。好說境界,多談幽冥,往往由知見不正、心氣浮躁所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